-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学生需求设计精彩问题-北师大二附中
关注学生需求 设计精彩问题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都强调关注学生需求。学生需求可以分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升学需求。那么,高中学生的这几种需求在课堂学习中有怎样具体的表现呢?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教师应该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来满足学生的这些具体需求呢?下面结合这两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
高中阶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他们渴望探究有一定挑战性的、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从而获得思考的愉悦。所以我认为:思考力的强弱是问题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应该调动知识积淀和情感体验去深入理解教材,挖掘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同时富有思维含量的、有一定深度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用“抓细节”“抓疑点”“抓重点”的方法来挖掘这样的问题。
抓细节。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有些细节倾注作者的情感,凝聚文章主旨,“抓细节”设问能起到小中见大的思维效果。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我在小序中拈出“铮铮然有京都声”中的“京都”二字,问学生“京都长安对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着京都之声的琵琶乐曲对白居易来说为什么如此动人心弦?”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古代士子大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而唐代的都城长安则是他们梦想实现的地方。此时的白居易虽然被逐出这个权力的中心,暂时性地在山水间找到了寄托,但是有心报国,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遗憾一直是他心上的伤痕。这里的京都之音自然让回想起了往昔的岁月,心中的梦想,所以才会感到乡音一般的亲切。所以才会有才会有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喜怒忧思悲恐惊)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四季(春夏秋冬)变化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所以,人到秋来,容易抑郁气闷、悲苦感伤。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气温的变化对其分泌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换季时节,例如秋季。所以,我们会悲秋。”
解决了“我们为什么会悲秋”的问题后,作者的另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他说:“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既然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悲秋”,那么为什么独独“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呢?这又是疑点。同学们通过深入分析课文,认为“中国文人的悲秋作品数量多、质量高”,所以,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深。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思维从量到质的飞跃,我请同学们结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制度,分析为什么中国文人的悲秋作品“数量多、质量高”?
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维直指中国历史与国情,得出了本质性的结论: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深,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造成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封建社会就长达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和科举制造成大批文人怀才不遇;封建礼教的束缚产生了无数的痴男怨女;频繁的战乱割据让百姓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秋引发了人们的感慨,对于秋的敏感,这些不幸的人们把自己的不幸诉诸文字,就留下了无数悲秋的佳作。”
讲到《古诗十九首》其一时,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等。只要能准确搜寻出问题的核心,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目张 树 木 特 征
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黄色、干燥的感觉 意 味 疏朗 场 合 、浓阴密密层层 接下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以“船”与“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古诗词中多用“舟”,而不用“船”?
学生查阅大量诗歌,归纳概括“舟”与“船”的不同特点,进而解答了这个问题。见下表:
船 舟 特 征 设备齐全 朴素简陋 味 豪华 安逸 壮阔 漂泊 孤独 清高 合 旅途 宦游 羁旅 这种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是经验的总结,也是方法上的指导,课内的知识通过问题设计变成了学生自身的能力。
四
学生对教学手段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渴望课堂教学中有更多新颖、有趣、富于机巧、充满教师独特体验的元素,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因此,问题设计不仅在内容上应该是好的,形式上也应该是美的。教师既要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