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配套课件 第五讲 文言与白话 5.2 新文学与白话文.ppt

创新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配套课件 第五讲 文言与白话 5.2 新文学与白话文.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配套课件 第五讲 文言与白话 5.2 新文学与白话文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文学革命”。  在文学创作里彻底废除了文言文,在语文教育领域里让白话文占了主导。 一、问题讨论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是什么? 2.新旧文学之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什么? 3.新文学运动的成果如何? 答案 答案 答案  我们应主要阅读白话文,写作白话文,构建以白话文为主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要提倡文言文教育,主要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而不再广泛提倡用文言文写作,这样,才能建设具有我们民族自身特色的新文化。 4.我们对文言文应持什么态度? 答案 二、知识结构 1.品味文本,鉴赏意境。可从三个“必须”入手:一是必须将重点聚焦在作品开头、中间、结尾部分,二是必须注意线索、标题、注解等信息,三是必须注重意境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 三、方法技巧 2.抓住核心,评点人物。欣赏作品人物形象主要指对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作出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物的精神面貌主要由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社会价值组成,特别要关注其思想特征。 (2)掌握文章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特别要学会借助文章的关键句子来解读人物语言及其行为,找出其独特性。 (3)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 (4)要善于鉴赏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记叙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分析记叙顺序的安排,分析各种描写手段的使用及作用。从选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分析文章的主次、详略安排是否得当,分析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文章是否运用了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3.善于联系时代背景,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品味和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4.要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就欣赏作品的形象类试题来说,可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的意义三个层面思考作答。 人所共知,直到上个世纪初期,中国的文坛还是文言文的一统天下,白话文则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引车卖浆者流”街头闾尾的“低俗”用语。1919年前后狂飙突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一举扭转乾坤,从此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占据了统治地位,文言文则被无情地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如今,文言文已经成了“古文”的同义语,除了少量的文坛宿儒还偶尔会用文言文写些东西外,就只能在某些搞笑的游戏文字中见到它的踪影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关于这点,已无可争议。 四、相关知识 文言句式的古为今用 不过,现在回头想一想,文言文是否真的就一无是处呢?偌大的中国文苑就真的非得把流行数千年的文言文一股脑儿“赶尽杀绝”吗?别的不说,有一点就令人无限感慨:白话文已风行近百年,然而有多少篇白话文杰作的文采风流能与《岳阳楼记》《出师表》《赤壁赋》《秋声赋》等等《古文观止》中已为人们公认的妙文相媲美呢?这么多年来,除了“文革”中人们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去背诵“老三篇”外,有多少人愿去背诵那些白话文的名篇呢? 其实,白话文和文言文都是中华文明的财宝,就像是一个富裕家庭中有两个箱子,一个大而实用,用来装日常用品很合适,另一个精巧雅致,只能装些金银首饰,儿孙辈当家了,大箱子当然要留下来,首饰盒也没有必要扔掉呀!这个话题太大,牵扯面很广,也容易引起争论,确实难以讲清楚,还是回到句式选择的问题上来吧。文言文现在是很少有人写了,但并不等于文言文里的东西全都变成了语言中的废品,譬如,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特别是某些句式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试看下面从博客中引出的一段文字: (一)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 这篇社论就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向我边防哨兵进攻,造成我边防军官和士兵的伤亡”发出了异常严厉的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国土任意被印度侵占,决不能坐视自己的边防人员惨遭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 社论说:“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28天后(10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 (二)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也用了这样的警告:“我们要严正警告越南当局,如果你们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实际上,早在三天前(2月14日),中共中央就在内部发出《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 这次虽然不是社论,而是新华社的一篇通讯,但是分量十足:“春节前后,我们从云南的红河地区到广西的北仑河口,沿着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中越边境线的我方一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