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殖民主义译论视角下梁实秋译莎翻译策略探讨.doc
后殖民主义译论视角下梁实秋译莎翻译策略探讨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译论 原因 异化/归化 翻译策略
1.引言
梁实秋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和翻译家,他是第一位将《莎士比亚全集》译介到中国的人,他的翻译作品受到译界专家的广泛好评。尤其是近年来, 他的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活动及其丰硕成果, 已成为海内外学界、译界研究与评论的热点。有对其翻译思想的研究,如严晓江的《梁实秋的译学思想简论lt;以莎士比亚全集gt;为例》(严晓江,2009),也有对其译本的研究,如《梁实秋lt; 威尼斯商人 gt;译本研究》(李明清,2010)。作为我国以持续39年之力第
一个独自完成莎士比亚全集汉译工作的翻译大师, 梁实秋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成果、翻译风格及在我国学界、译界的影响, 已被诸多学者和学术刊物所广泛认同。遗憾的是, 对梁实秋在翻译活动中具体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因探讨, 则鲜有专门文章论及。因此 探讨梁实秋在《莎士比亚全集》译作中的翻译策略及其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原因,对于翻译研究, 尤其是对翻译实践不无裨益。
2. 梁实秋在译莎中的翻译策略
梁实秋在译莎时主要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劳伦斯.韦努帝在《译者的隐形》(1995)(the translation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按韦努帝(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在翻译中,译者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之间找到一个融会点。梁实秋采取的是一种中庸策略译莎,也就是说,不是等距离地用中,而是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力求恰切适度(严晓江,2009)。
信与达,即忠实与流畅, 这是梁实秋译作的基本风貌, 也是梁实秋译笔享誉海内外且最为当今学界译界称道之处(李明清,2010)。而忠实与流畅在翻译策略上的体现就是保持原文内容与风格,也就是梁实秋在译莎时采用的异化策略。但由于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莎士比亚原著中的一些语言的丰富内涵很难在翻译中充分体现出来。梁实秋又注重了对雅的变通处理,不仅译出原文的大意,而是还尽可能以最贴切的汉语语汇来传达原文内在的意蕴和情趣。在译作中, 既可以看到他对他对异化的尊奉与追求, 也同样可以看到他对归化的锤炼与升华。前一种努力使他的译作时时显现出本色谐趣的自然华之美, 后一种努力又使他的译作有优美淳正的雅华之笔。雅华与自然华, 这是梁实秋的译笔的典型特征(赵军峰,2007),而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是他译莎的基本翻译策略(严晓江,2007)。
文学翻译的杂合体现在语言、文学、文化、思想的融合等各个层面。2002年,韩子满在《中国翻译》杂志上发表文学翻译与杂合。在文中,他指出,杂合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文学翻译中所有的译文和一部分原文都是杂合的(韩子满,2002)。这种杂合的特点会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梁实秋先生在翻译 《莎士比亚全集》时运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正是利用了杂合的优点,使之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 以信为第一要旨, 在信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达。
4.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翻译策略的原因
BasstLefevere(2001)曾提出翻译研究应该关注文化的作用,把翻译视为一项与文化系统充分结合的动态活动。他们认为,翻译是社会、政治环境下的跨文化、跨语言与文化控制、文化认同和文化抵制。所以,推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真正动力是权力因素。
4.1 梁实秋译莎策略的外在因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受外部权力的制约
外部权力制约来自于国家的政治文化体制和民族的文化心理两个方面。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体制规定着这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任何翻译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位某一目的对原文进行操纵的活动。译者的实践目的、价值取向、选择原则和翻译策略无法超越译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所构成的权利话语(莫爱屏,
2010)。
后殖民翻译理论从后殖民视角考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文化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权力运作,认为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存在着权力差异,这两种文化之间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平等对话(葛校琴,2002)。正如AndreLefevere所说翻译从来都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AndreLefevere,1992),译者或者服从于权力而被主流诗学形态所接受, 或者抵制权力而处于文学思潮的边缘地位。梁实秋处在20世纪上半期,当时中国文学沿袭了文以载道的精神, 翻译特别注重教化功能, 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过度的抒情倾向和明显的政治功利特征。梁实秋以纠偏为目的, 以翻译文学经典思想为手段, 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