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品德 树立法治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品德 树立法治观念

女学生王某在某镇中学附近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几十块钱。初中刚毕业的表哥听了表妹的哭诉,便认定是某中学学生干的。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为表妹补上了损失。直到公安机关的传讯到他家时,他还浑然不觉: “我就是想把钱要回来,这也犯法?” 1.请同学们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正确之处。谈一谈三人行为的共同点是什么? 2.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合作探究一 1.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4.个人:树立法治观念;加强道德修养,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 1.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2 0 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公民必须守法 1.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2. 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名言欣赏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合作探究二:阅读P81案例,请学生探究 ①肖某有哪些失误? 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 能胜诉。因为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属于无效行为。 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她的合法权益,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 1、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主要有: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非法报复,而应主动寻求法律保护。 课后实践到班级交流: 查找下面的网址和电话:P82 “实践” 勇于用法维权 守法必须懂法 合作探究三 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后,模拟实践帮教活动 1.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刑法第303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中也有禁止赌博的相关规定。 2)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赌债不是合法财产,不受法律保护。 3)我国《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有关不得强行索要的规定 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 质疑三思 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阅读课本P83正文内容,思考回答: 1.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重点是什么? 2.“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知道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 从2001年起,我国把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对象: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 宪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