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数学方法的中医阳虚证与临床文献中客观指标的关联分析.doc

基于数学方法的中医阳虚证与临床文献中客观指标的关联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数学方法的中医阳虚证与临床文献中客观指标的关联分析.doc

  基于数学方法的中医“阳虚证”与临床文献中客观指标的关联分析 :金锐, 林茜, 刘森茂, 赵茜, 张倩, 张冰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 文献 ,对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为阳虚证客观实质的探索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法:以 中国 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为数据源,“阳虚”、“虚寒”、“患者”、“病人”为关键词搜索临床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后,运用“比值法”和“积分法”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 计算 得到诸多系统的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在反映阳虚实质上的相对重要性值(比值法为P值,积分法为Q值),并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内分泌系统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免疫系统指标免疫球蛋白A,以及第二信使系统指标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提示上述指标在阳虚组的水平明显低于“非阳虚组”;血液流变学系统血浆渗透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P|值(或|Q|值)较小,提示其在反映阳虚状态上表现出较小的重要性。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比值法”和“积分法”分别具有高效性和稳健性的优点。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与“阳虚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 总结 了不同指标在反映阳虚状态上的重要性,并对指标筛选提出了合理建议,为中医“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关键词】 阳虚; 文献整理; 比值法; 积分法   Methods: Based on the China National Knoportance value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portance value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mong various systems, portance of different indexes. Triiodothyronine and urine 17hydorxycorticosteroid of endocrine system, immunoglobulin A of immune system, and the ratio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to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orheolo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plasma viscosity, e had small |P| (or |Q|) values. These indicators, hoportance for reflecting yang deficiency.   Conclusion: Ratioparison method and integrationparison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study have merits of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After detailed piling and mining of all available data, ade reasonable advice on the most relevant index of yang deficiency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is syndrome.   Keyulation parison   阳虚证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也是临床 治疗 的重点。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阳虚证客观实质的研究既是中医 现代 化的需要,也是推广中医药的需要。近20年来,国内许多科研工在临床上从不同角度,对阳虚实质的内在变化进行了探讨[1],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数据。但是,各学者的工作往往限于人体某一个系统或某一些指标,缺少对以往研究文献数据综合的整理与评价;而关于阳虚实质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也多是列举各系统的指标变化,缺乏进一步的数学分析。因此,本文拟对临床文献中“阳虚证”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学整理方法   本研究借鉴meta分析中文献收集及筛选方法进行文献整理[2, 3]。   1.1.1 资料   通过联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并追溯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国内1978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型文献,检索词包括“阳虚”、“虚寒”、“患者”、“病人”。   1.1.2 文献纳入标准   (1)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研究型文献;(2)患者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