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干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doc
护理干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
:周玉萍田潇飞黄少华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护理手段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治疗组采用常规的物理治疗和医疗体操和日常生活姿势指导;对照组48例,仅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优良率都为87.5%,但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1O例,复发率为2O.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O.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预防 复发 医疗体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运用加强腰背肌、腹肌训练的医疗体操和日常生活姿势指导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对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减轻腰部的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常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加强腰背肌、腹肌训练的医疗体操和日常生活姿势指导护理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7月~10年12月症状、体征、影像学所见相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病程1个月~10年,男66例,女3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8.4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30岁28例,31~50岁55例,51岁以上13例;腰痛伴双下肢麻木者21例,伴右下肢麻痛者37例,伴左下肢麻痛者38例;中央型突出30例,右侧突出32例,左侧突出34例;椎间盘突出位于L3/4者5例,L4/5者51例,L5/S1者40例;本组病例均排除脊柱结核、肿瘤及其它疾病。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根据医嘱首先用超短波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中频、推拿、牵引等常规的物理治疗。
1.2.2医疗体操指导
治疗组在常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从第3~5天开始增加腰背肌、腹肌训练的医疗体操。急性期患者腰背肌、腹肌的训练渐进性增加,慢性期患者可选择性地做腰背肌、腹肌训练体操。腰背肌训练:(1)仰头挺胸运动。预备姿势:仰卧位,两手握拳,屈肘置于体侧。动作:下肢固定不动,挺胸,头后伸。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2)屈腿挺腰运动。预备姿势:仰卧位,屈双膝,两手握拳,屈双肘置于体侧。动作:身体抬起,尽量挺胸、挺腹,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3)“船形”运动。预备姿势:俯卧位,两臂伸直于体侧。动作:两臂、两下肢伸直并同时用力向上抬起,同时抬头。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腹肌训练:(1)交替屈伸腿运动。预备姿势:仰卧,四肢伸直。动作:左腿屈膝上抬,尽萤贴近腹部,再伸展以后落下。还原成预备姿势。左右腿交替,各重复6~8次。(2)交替直抬腿运动。预备姿势:仰卧,四肢伸直。动作:左腿伸直上抬,尽量抬高。还原成预备姿势。左右腿交替,各6~8次。(3)仰卧起坐运动。预备姿势:仰卧位,两上肢置身体两侧。动作:两上肢前伸抬起头及肩胸,肩胸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l6次。每天训练2次,锻炼中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意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及疼痛加重为宜;每个动作之间注意呼吸运动配合,不要强行屏气。
1.2.3日常生活姿势指导
治疗组在常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从入院时即进行日常生活姿势指导。(1)坐姿指导:座位高度合适,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双脚稳稳地放在地面上,尽量脚掌着地,避免过高或过低引起绳肌紧张牵拉骨盆,导致下腰部的旋转和紧张。经常伸展腿部并改变腿的姿势。下肢屈髋屈膝应有一定角度,最好在双脚下面垫一块脚凳或踏脚,使膝部轻微高于臀部。腰部应轻微前凸,在腰后使用腰垫保持腰部的生理性前凸。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最好经常站起来离开工作台稍微走动走动,放松一下。(2)站姿指导:两眼平视,下颌稍稍内收,挺胸收腹,双肩撑开并稍向后展,腰部平直,腰背部和颈部形成一条自然的曲线,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长久站立时,可在地面放一矮脚凳,双脚轮流置于凳面上,使一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髂腰肌放松,腰椎前凸变平。(3)睡姿指导:仰卧位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20~45次。所以,一般以采用仰卧和侧卧位为宜。
1.3疗效评定标准[1]
疼痛和麻木满分为20分,行走能力l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压痛l6分,直腿抬高试验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满分100分。优:gt;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