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方法- 药效差示血清色谱法.doc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方法: “药效差示血清色谱法”
【关键词】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
0 引言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以药物化学与药 理学 为基础,分析方剂有效部位及有效成份,建立对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并且为提示中药复方配伍 规律 、优化处方组成、改进制剂工艺、提高质控标准提供依据,为阐明中药及其复方的作用机制和代谢过程奠定基础.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目的是以实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新药、促进中药临床疗效为新靶标,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奠定基础. 现对已取得研究进展的思路、方法及学说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药效物质的新思路:“药效差示血清色谱法”.
1 取得一定进展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学说
1.1 方剂整体研究 罗国安[1]提出中药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应采用“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的理论研究体系. 结合现代 科学 方法和先进的分析仪器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 具体方法是将中药方剂作为一个研究整体,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分离性质相近的化合物群(如皂甙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这些化合物群即有效部分,是方剂所有药物含某类化合物的总合. 刘建勋等[2]研究认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证与病相结合的有效成分,其研究思路是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共同指导下,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建立动物、器官和细胞模型深入研究,最终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目前对单味中药的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复方研究较为缓慢.
1.2 方剂的拆方研究 方剂拆方研究目的在于精简方剂、寻找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药物组合及确定方剂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 刘永刚等[3]对麻黄汤进行拆方研究,考察各配伍对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体外实验观察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肺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反应,采用离体试验观察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 结果显示: 麻黄汤及拆方减少BALF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不完全相同;麻黄汤及拆方也不同程度抑制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 说明麻黄汤对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拆方分析显示麻黄汤全方效果最佳. 给大鼠腹腔注射糖原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分离中性粒细胞,以花生四烯酸、实电解质钙刺激离体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再用HPLC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中白三烯量,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研究麻黄汤及拆方的抗炎作用. 结果发现: 麻黄汤及拆方不同程度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 拆方分析显示麻黄汤全方效果最佳,初步验证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拆方可以验证方剂配伍的一定合理性及优缺点,优化组方,为寻找真正的药效物质提供相应依据.
1.3 方剂有效部位药效物质研究 方剂由多味中药组成,即有多种药用部位,一种有效部位中有多种药用成分,同样可以利用各种现代筛选模型和筛选技术,发现2~3种不同作用的有效部位和每种有效部位中的2~3种有效成分. 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在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2个层次上以一种药理作用为主要因素,研究部位间或成分间或部位与成分间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协同关系,初步阐明现代中药不同与西药而发挥综合 治疗 作用的机制[5]. 黄兆胜等[6-7]用极性由小到大的4种有机溶剂依次萃取当归补血汤水煎液,所得各部位给饥饿性气虚模型小鼠灌胃,以T淋巴细胞百分数为指标,探讨发挥益气功效的有效部位;给急性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灌胃,以Hb为指标,探讨发挥补血功效的有效部位. 结果证明全方益气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存在正丁醇与水层的极性区间,可能主要是黄芪多糖、苷类及当归水溶性物质;补血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存在于正丁醇与醋酸乙酯的极性区间,可能主要是黄芪的苷类、苷元及当归的酚性物质等. 此方法揭示了一些中药的药用部位,药效物质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
1.4 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学主要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药效物质基础. 莫红缨等[8]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含双黄连及其拆方的大鼠血清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双黄连复方具有明显抗RSV的作用,并优与各拆方;复方及拆方的体外和血清药效学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知双黄连组方合理,并具有多环节抗RSV的作用. 血清药物化学主要是发现并观测血清中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作用和代谢规律. 王喜军等[9-10]建立了六味地黄丸及其大鼠口服(po)后在血清中的HPLC指纹色谱,分析比较六味地黄丸、缺味处方、单味生药以及各组分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po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生药及其代谢产物. 结果显示po六味地黄丸后从血中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