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doc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doc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 :谢莉红 刘南平 周立明 沙彦妮 杨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在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T2DM患者进行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的敏感性,并分析SSR与病程、亚临床的关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SSR起始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2DM组病程<5年与病程≥5年比较,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2DM组SSR总异常率85.1%(69/81),常规电生理检测总异常率58.0%(47/81)。SSR 联合常规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率为95.1%(77/81);④21例无明显临床自觉症状的T2DM患者中SSR异常率(85.7%)高于常规电生理检测异常率42.9%(P<0.05);⑤81例T2DM患者中8例仅有常规电生理的异常,而无SSR的异常。结论 ①SSR检测方法较常规电生理检测异常率高,尤其在DM病程早期;②SSR对于亚临床症状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③SSR不能取代NCV,两者相结合可明显提高DPN的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 皮肤交感反应 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以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占47%~91%,大多数报道在60%左右[1]。DM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早期受累的多是无髓及有髓的感觉小纤维和自主神经小纤维,常规电生理可检测有髓大纤维的功能,不能反映小纤维的功能状态。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人体接受刺激后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状态的表皮电位,能反映无髓小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故本文对81例T2DM患者行SSR及常规电生理测定,以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DPN中的临床价值,并对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 T2DM组 2007年11月—200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 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81例,其中男58例,女23例,年龄28~80岁,平均(53.35±10.81)岁,且均符合1999年患者中,有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者60例;无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者21例,即亚临床型DPN患者。   所有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及体征,并除外酗酒、药物中毒、遗传、肝肾疾病等因素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3]。   1.1.2 对照组 3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50.30±11.93)岁,均经严格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检查,无DM、格林-巴利综合征、家族性神经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患病史,未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及食物,无毒物和化学物质接触史,无饮酒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及身高与DM组相匹配。   1.2 检测方法 使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所有对象行SSR及常规电生理检测。   1.2.1 SSR检测 电刺激法检测SSR。被检测者均在安静环境下,放松、清醒、安静,仰卧于床上,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呼吸,室温22~25℃,皮肤温度控制在32℃以上;记录电极采用表面盘形电极,上肢置于手心记录,手背 参考 ;下肢足心记录,足背参考,以鞍形刺激电极分别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及内踝部胫神经,其间置地线。电流强度15~30 mA,电刺激时程0.2 ms,带通0.1~100.0Hz,扫描速度1000ms/D,分析时间10 s,灵敏度0.1~2.0mV/D;左右侧各刺激2次,刺激间隔大于1 min,以减少刺激部位的适应性;四肢同时记录,分别测量SSR起始潜伏期及峰-峰波幅,取最短潜伏期和最高波幅值用于结果分析。   1.2.2 常规电生理检测 ①NCV常规测定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②正中神经的F波检测;③胫后神经的H反射检测。检测方法及异常标准参照 文献 [4]。   1.3 异常判断标准 ①未引出SSR波形;②以对照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