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章 概述与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五、旅游文化的特征和功能;案例赏析:丽江古城的旅游文化;第二章 旅游历史文化;三、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贡献;2、科技文化
天文
历法
数学
医学
四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四时亦称四季。正月、二月、三月为春,故可分别称之为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月为夏,亦有孟、仲、季之分;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月为冬。
二十四节气以回归年为周期循环往复。它根据季节的变化,将一年分为24个节,也称“气”或“节气”。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即: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国四大发明;书简、帛书;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司南;指南鱼、指南针;3、传统文化知识
阴阳、五行、八卦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
宗法
礼仪
官制
科举
姓名称谓;;五行
古代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五行相生(五材说):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烈火可溶解金属 ;阴阳八卦图;十二生肖;天干、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的时间为29.53059日。
古代把每月的第一日——“朔”[shuò]
每月最后一日——“晦”
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望”。望的后一日叫“既望”
每月初三——“朏”(音fěi ):月亮牙出现
上弦:初七或初八
下弦: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 ;地支计辰法古代用12地支来记录每天的时辰。一日为12个时辰,每2小时为一个时辰。;宗法礼仪;2、礼仪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冠礼、笈[jí]礼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封建伦理体系中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纲”的本意是网的总称,在这里引申为支配的权力;“常”恒常不变的道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男子20行冠礼,女子15行笈礼。;官制科举;科举考试;(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
1.隋朝--科举制度的起源
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2.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代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庆贺,“探花郎”、 “雁塔题名”。
唐 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柳宗元进士及第被授“集贤殿正字”。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只得担任节度使的幕僚,后才踏进官场。 ;唐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