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docVIP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疆域、政区 1、疆域 ①夏、商、周(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 没有完全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可以肯定它已经统治了范围不小的地区。 ②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 ③汉、晋、唐、宋、元 此后的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是逐渐扩大、逐渐巩固,不少王朝都拥有过今天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如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千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都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④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用武力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甚至连条约都不签订,凭借实力造成侵占的既成事实。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国土免遭更大的损失。 今天,中国国土的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 2、政区 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①商、周:分封制 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不需要分级管理。 ②春秋战国时代:郡县制 一开始,县与郡并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主从关系。但发展到战国后期,随着县的普遍设置,郡成了县的上一级政区。 ③秦、汉:郡县制、州郡县制 东汉末期,原来只起监察作用的州才成为最高一级政区,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开始全国只设十几个州,但汉以后州的数量不断增加,到南北朝后期已达到数百个,一个州所管的郡县越来越少,三级制已变得毫无意义。 ④隋、唐:郡县制为主,道、方镇为辅 隋大业三年(607年)合并、撤销了一些州县,又将州改为郡,重新实行郡、县二级制。尽管唐朝将郡改称州,并有16年时间又改州为郡,但基本上都是二级制。为了对地方实施监察,开元年问(713—741年)在全国设置了十五个道。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为了加强地方的抵抗实力,不得不普遍设置方镇,以节度使掌握方镇的军政大权。方镇(又称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级政区,形成方镇(道)一州一县三级制。 ⑤宋代: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977年,宋太宗废止了方镇辖州的制度,由原来专管督征运送财赋的各路转运使兼管军民事务,形成路一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⑥元朝:省、路(府)、州(县)二级,少数也有路、府、州、县四级 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在进入中原的初期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务,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 ⑦明、清:省、道(府、州)、县制 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省制,原来的省改称布政使司,分别任命三位官员负责民政、司法监察和军务。1427年后,全国划分为两京(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俗称两京十三省或十五省。省以下废除了路,但设有若干分守道、分巡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以后,朝廷为了地方治安或边防,陆续向各地派驻总督或巡抚,成为最高的地方行政官。到明朝后期,全国有总督、巡抚辖区约三十个。清初设十八省,以总督或巡抚为长官,以下只有府(或直隶州、直录所)、县(散州、散所)二级。每省还分为若干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⑧民国:省、道、县三级制;省、县二级制、省、专区、县三级制 辛亥革命前后废除了府一级,州、所都改为县,又重划了道区,所以成了省、道、县三级制。国民党政府废除了道,企图实行省、县二级制,但到30年代“剿共”时又在江西首先分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不久推行到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了这一制度,称为专区,以后改称地区,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还设置过各种特殊的政区或机构,如汉、唐的都护府,元朝的宣政院辖地,清朝的将军、大臣辖区等。少数民族政权或边疆政权,或者模仿中原王朝的政区制度,或建立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