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九”全国太极拳赛看推手.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九九”全国太极拳赛看推手

从“九九”全国太极拳赛看推手今年5月中旬,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委托翁福祺、高壮飞和笔者等三位常务副会长,带着观摩学习的任务。随北京队到杭州参加了5月18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举行的“99”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我们观摩了太极推手的全过程。并和部分推手运动员进行了交谈,听了部分旁观人员的观感。现将此行见闻和感想做一概述。 一、推手比赛与观众 太极推手是一项韵味、刺激兼备,又极富艺术性和哲理性的内家拳术。太极推手功夫历来秘不外传,在武术界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表演太极推手历来极有吸引力,深受群众喜爱。过去笔者每次观看名家推手,在场观众感到惊奇振奋,掌声不断,体会明家说手,或听述太极先辈推手的轶事,总是感到那么神奇有味。太极推手既是一项深奥莫测的人体文化艺术,又是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搏击技巧。搭手时,温文尔雅,谦恭礼让,但犯者立扑,且跌翻绝妙。 作为全国太极推手锦标赛,理应是高手云集,推手技术高超,观者踊跃,起码太极拳爱好者应当光临,但遗憾的是,偌大的浙江大学体育馆看台空空,除了参赛的运动员和服务人员外,几乎没有观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恐怕是以往的太极推手比赛已经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曾和杭州太极拳界的几位朋友谈及此事,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那样的推手有什么意思,在家门口我们都不去看它,你们千里迢迢来杭州看推手比赛,不是上当吗?”“太极推手照这样发展下去算完了,一点前途也没有了。” 回到北京,我们把推手比赛的录像带放给太极拳同行们看,他们也说:“这哪叫推手啊,看这个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看摔跤呢”。一位没有看过太极推手的朋友,看了录像以后说:“哟,这就是太极推手啊?这谁不会,我看有劲就行。”“不是说太极推手很神吗?我看还不如摔跤好看呢。” 总之,这次推手锦标赛,也和以往的一些推手比赛一样,让人看着没有味道,外行人看了觉得不如看摔跤、柔道、拳击过瘾,内行人看了觉得与传统太极推手的要求大相径庭,因而没有共鸣,认为它不是太极推手,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较力运动。自然慢慢地失去了观众。中国的太极推手在外国人眼里更神秘。 如果叫他们看到这样的推手,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呢?那将不但失掉了中国的观众,还会失掉外国的爱好者,岂不伤了国内外习练太极拳者之心,也会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蒙尘垢辱。希望这一严酷现实能尽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太极推手不能轻视基础训练 推手,顾名思义,是具有太极特点的推手。其含义首先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太极拳素质,也就是说推手运动员应该有一定太极拳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学练太极推手;其次,学练推手应该严格按传统的训练方法和要求进行,如按单手打轮、双手打轮、四正、四隅、定步、活步、乱采花等程序进行认真训练,最后进行太极推手比赛时应表现出沾粘连随引进落空,合力发人等推手的特点。但是现在参加太极推手比赛的运动员,不少人没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有的根本没练过太极拳,也没有经过严格太极推手的传统基本方法训练。有的是练柔道的,有的是练摔跤的,有的是练举重的。而锦标赛规定,凡是参加推手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得先打太极拳套路,成绩达到8分以上者才可参加推手的比赛。这无疑是对的,但是落实很难。有的运动员临阵磨枪,闯关上阵,因学练太极拳套路时间较短,上场遗忘,便看着别人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连裁判员也抑制不住地笑了起来。类似情况先后出现过几次,赛后问及此事,一位运动员毫不掩饰地说:“我才练了十天(太极拳),一上场就忘了。”但是尽管如此,也都超过了8分,获准参加了太极推手比赛。从推手比赛情况看,不少人没有经过严格的太极推手传统的基本功训练。比赛规则规定,双方运动员上场推手先左右各打三个轮,以示这是太极推手。但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单从这三个轮上看,一曰互顶不让。轮是在顶牛中非常吃力的情况下完成的。二曰没有进退,传统太极推手打轮,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都要求你进我退,我进你退,进则弓步退则坐步,进退要求沾粘连随,不丢不顶。但是场上推手的运动员,不少都是弓步顶牛,三轮以后双方你推我搡,你搂我抱,你抗我顶,太极推手所禁忌的“顶偏丢抗”的各种毛病,都在不少运动员身上表现了出来。三曰歪头晃膀,完全没有中正安舒圆转自如的太极推手的特色。如有的运动员推手时表现异常勇猛,如同拼命一般,赛后太极名家高壮飞先生问:“你的推手是跟谁练的?”那个运动员也毫不掩饰地说:“我没练过推手,我是练柔道的。”这次我来是想体会一下太极推手的味道。”高壮飞先生毫不保守地讲了一些推手要领和发劲的方法,那个运动员惊奇地说:“哟,推手还有这么多学问呢,我还真没听说过,有机会我跟您学学行吗?” 在整个推手比赛过程中,只有以江苏队丁汉杰为代表的少数运动员在发人时体现了太极推手要求的一些巧劲、妙劲,受到了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赛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