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推断词义的方法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推断词义的方法3

方法五:迁移联想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2006年全国卷) 译文: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比喻细小的东西 方法 例题 联想成语推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再如: 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名副其实(副,符合)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斤,斧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蹴,践、踏,用脚踢) 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尽职守(恪,谨慎而恭敬)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07年广东卷) 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友好、与… …交好。 例题 方法 联想课文语句 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请看2001年高考试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试题 选项 实词 课文例句 解释 课文篇目 A 拔 拔石城 攻取 《廉颇蔺相如列传》 B 附 怀敌附远, 何招而不至 归附 《论积贮疏》 C 乘 乘鄂渚而 反顾兮 登上 《涉江》 D 北 追亡逐北, 流血漂橹 败逃者 《过秦论》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方法六:语境分析法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方法七:古今比较法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方法八:代入检验法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