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的国际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建立后的国际关系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国际关系与外交 第一节 近代中国外交 第二节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 第三节 周恩来与共和国外交 第一节 近代中国外交 一、近代中国外交的起源与困境(1840-1911) 二、民国初年外交失败引起的反响(1911-1927) 三、国际体系的大变动与中华民族的独立(1927-1949) 一、近代中国外交的起源与困境(1840-1911)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中外关系的演变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是中国近代外交产生的序幕。 60年代和70年代是中国近代外交的起源阶段。 清王朝的最后30年,是中国接连不断遭受重大打击的时期。 清王朝留下的外交遗产 首先,是不断扩大的不平等条约体制。 其次,是面对激烈变动的中外关系手足无措而导致的混乱的、病态的外交政策。 第三,是中国进入世界之后,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处于屈辱、从属和孤立无援的地位。 最后,一个无形的方面是心理上的,它层次最深,影响最长远。 二、民国初年外交失败引起的反响(1911-1927) 从1911年至1927年这个混乱的时代,既是中国大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开端。 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独立和统一,首先是恢复国家主权,正是在这个时代开始作为一种普遍的意识渗入社会政治生活的。 民国初年中国外交所遭受的两大挫折。辛亥革命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实际有两项目标: 其一是争取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和支持; 其二是设法使各国逐步免除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希望,随着新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将会“一洗而去之”(注:《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3页。) 在争取获得外交承认方面遭受的挫折对新生革命政权是一个沉重打击。 与孙中山政府在争取外交承认上遭受的挫折相比,中国在收回国家权利、废除不平等条约方面遭受的挫折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要重大得多。最突出的事件是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出以后,立即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大规模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思想界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1月,孙中山也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改组后的国民党也提出了“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和“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口号 在这个阶段末期,主宰30年代和40年代中国内政外交发展的国共斗争格局已清晰地浮现出来。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基础使得它们在如何求得国家的独立、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存在尖锐的对立。 共产党主张以激烈的民族革命为手段铲除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以获得民族独立; 而国民党则指望在承认中外关系既存体制的前提下,以温和的外交手段逐步改善中国的地位。 这一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从长远来看,国共斗争的结果将最终决定中华民族赢得独立的方式和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走向。不过,历史的结局并非在此时设定,两条道路究竟哪一条能走得通,不但取决于国共两党各自的政策和策略,也取决于外部世界提供的条件和机遇。 三、国际体系的大变动与中华民族的独立(1927-1949) 这一时期是国际关系也是中国政治发生天翻地覆巨大变化的时期,远东国际关系与中国内政、外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典型的双层结构:在远东地区,先后出现了日、英、美、苏等几个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控制权的斗争,争夺的焦点正是中国;在中国内部,则一直存在着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围绕国家政权而进行的斗争。 这两个层次的斗争又是互相关联的:一方面,日、英、美、苏等国为着实现各自在远东地区的目标,力图以种种手段影响中国内部的政治发展,借以在这一地区实现有利于自己的力量对比;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各政治派别也尽其所能地利用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借助它们的力量来实现自己在国内的政治目标。 这一时期,中外关系演变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动不断引起中国内部政治关系、特别是国共关系的变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的情况,十分清楚地表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列强均势体系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20年代后期,一战后席卷欧亚的那股革命浪潮已经开始消退;与此同时,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尚能协调对华政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为取得全国的统治权,急于同列强求得妥协,抛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以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南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基点是寻求列强的普遍支持,并设法维持列强在华势力的均衡。 1931年之前那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对蒋介石实现自己的国内目标——反共和统一中国是有利的;而此后国际关系的急剧变动,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