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doc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

【新步步高】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3.1921年春,苏俄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匹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争的灾难 B.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4.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禁止自由贸易 5.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斯大林模式”确立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7.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8.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9.观察下图,两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苏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中国农民申请加 入农业合作社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10.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 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 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 11.《大国崛起》中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段话评价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的工业化 D.斯大林模式 1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13.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4.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