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标准决策的基本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标准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多准则决策的概述; 多准则决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起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Pareto提出的Pareto最优概念;但直到1951年Koopmans才将有效点的概念引入决策领域;同年,Kuhn和Tucker引入向量优化的概念。多准则决策作为规范决策方法引入决策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查恩斯(Charnes)和库伯(Cooper)在目标规划上的研究和Roy提出的ELECTRE方法为代表。 ; ;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多准则决策是指在多个不能互相替代的准则存在下进行的决策,它是由多目标决策(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 MODM)和多属性决策(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ADM)两个重要部分组成。由于这个划分是1981年才由Hwang和Yoon确定下来,因此这几个名词长期以来非常混淆。因此有时“多目标决策”可能也代表了多准则决策,教材就是这样;但一般“多属性决策”就代表本身。 ;五、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要素 ;2.2 网状结???(非序列型多层次目标准则体系) 特点是,子目标一般不是由相邻上层的某个目标分解而成,各子目标也不可以按序列关系分属各类目标;不同类的目标准则之间有直接联系。;3 属性集和代用属性 上面所说的目标可以运算是指有办法衡量这一目标被达到的程度,而属性就是对基本目标达到程度的直接度量,也就是说对每个最下层目标要用一个或几个属性来描述目标的达到程度。 例如,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这一目标的达到程度可以用发电量(千瓦时/年)来度量,发电量就是属性。虽然我们希望每个最下层目标都能用一个或几个属性直接度量该目标的达到程度,但是有些最底层目标,例如在若干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担任某个职务时,评价候选人优劣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工作作风、品德、才能这些目标除年龄本身就是属性外,其他目标都很难甚至无法找到属性来度量其达到程度;又如生态保护和改善旅游条件这一目标,也难以用某个或某些属性直接描述这些目标的达到程度。当目标无法用属性值直接度量时,用以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间接量称为代用属性(proxy attribute)。例如生态保护,可以用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鱼类的品种数量的增减,洄游鱼类的通过量的变化等属性间接衡量生态保护的效果,这些属性就是代用属性;又如合格的教师队伍,可以用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科研能力(论文、成果数量)等代用属性来衡量。 ;在为目标指定一个或几个属性时,这些属性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可理解性,即属性要能充分说明目标满足的程度。 ②可测性,指给定方案的属性在实际上可以用加有一定单位的数值来表示。 对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单个属性的要求是可测性与可理解性;而对描述整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属性集的要求是: ①属性集应该是完全的,它反映了决策问题的所有重要方面。 ②它应该是可运算的,能有效地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③它应该是可分解的,即属性集可以分成几部分,使下一步的分析评价简化。 ④它应该是非冗余的,即问题没有哪个方面被重复考虑。 ⑤它应该是最小的,也就是说对同一多目标问题,找不到另一个完全的属性集比它有更少数目的元素。 虽然上述要求应该尽可能满足,但是由于实际决策问题的复杂性,通常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的要求。尤其是可运算性,往往有些目标找不到可运算的属性,非得用不能运算或难以运算的属性。有时属性集的非冗余性和最小化也难以保证,而且并不一定必要。 ;4 决策形势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础是决策形势(或称决策情况),它说明决策问题的结构和决策环境。为了说明决策形势,必须清楚地识别决策问题的边界和基本的组成,尤其是要详细说明决策问题所需的输入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其中哪些是可获得的;说明决策变量集和属性集以及它们的测量标度,决策变量之间、决策变量共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详细说明方案集和决策环境的状态。 ;5 决策规则 在做决策时决策人力图选择“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需要对方案根据其所有属性值排列优劣次序(或分档定级)。而对方案排序或分档定级的依据称作决策规则。有时目标的阐述包含了决策规则,如工商企业的经典理论只有单个目标——获得最大利润,而衡量一个备选方案优劣的属性是用货币计量的纯利润;这时隐含的决策规则就是:选择一个能产生最大纯利润的备选方案。有时需在目标之外另加说明,例如,流域规划中的一个目标是改善水质,水质这一属性是用化学需氧量COD(mg/L)来说明的;若希望某河流的水质达到Ⅱ类,根据国标GB8875,Ⅱ类水中COD应小于10mg/L,因此,决策规则应该是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