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及社会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doc

参及社会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及社会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

参及社会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前提是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人有三种基本需要,即生存需要、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如果说生存需要是指个人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是指“满足由人们赖以生息教养的那些社会条件所产生的一定需要”的话,那么发展的需要则是指每个人有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我们对于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提高其生活、生命质量,既要从其自然属性出发去研究如何保障老有所养,提高健康水平,延缓衰老,实现长寿;又要从其社会属性出发去研究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发挥作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全国和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动机中,列居前三位的是经济需要(增加收入)、精神寄托(丰富精神生活)和发挥专长继续做贡献。这表明我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主要目的,完全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三种基本需要”的理论。 一、老年人参与社会有助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生存需要是人生的第一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离开劳动队伍的老年人来说,保障老有所养“能够生活”,无疑是压倒一切的第一需要。 (一)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是为了保障老有所养 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说,关于老龄问题的任何其他问题都不如保障、维持收入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制定的《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再次强调收入保障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并把”保证所有老年人有足够的最低收入”列为行动计划的目标之一。保障老有所养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仅为老年人口的40%左右,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和城市社会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险。他们的养老问题需要依靠家庭和自食其力来解决,参与社会发展是保证老有所养的需要。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家庭保障”是指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和生活问题依靠老年人自己和家庭其他成员解决。目前在全国老年人中,农村老年人占75%左右,享受养老金和“五保”待遇的不到3%。这意味着有7000多万的农村老年人现在仍然由家庭供养,靠子女亲属提供赡养费或靠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晚年生活。 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靠子女供养的占第一位67.45%,自食其力的占第二位26.20%。在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中,劳动所得为主要收入者占50.70%,为次要收入者为16.94%,没有劳动收入者仅为10.47%。 从事庭院经济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老年人解决养老或取得补充养老收入的一个广为流行的措施。1990年,中国老年学学会和山西老龄委员会调查总结了山西省河曲县社梁乡老年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实现“养为结合,以为助养”的成功经验,对农村实现老年人自养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1994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汇编》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全部经济供养的来源构成为:个人收入占52.0%;来自家庭的经济帮助占41.5%;来自村委会的经济帮助占6.5%。 1995年北京市老年人的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总体为6%,远郊区为7%,远郊县为5%。1998年相应为6%、7.5%和6%,这表明:即使在大城市的郊区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取得的劳动收入,在解决养老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低收入退休人员参与社会是补充老有所养的需要 社会养老保险是老有所养最可靠的保证。但是由于这项制度只能保障受保人的基本生活,一部分低收入退休人员,特别是夫妻双方只有一人享受养老保险的家庭。为了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和不降低生活质量,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增加收入,补充“老有所养”。发展中国家如此,保险待遇较高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美国一向以其”退休待遇慷慨”自诩,但是由于退休金的工资取代率仅为60%左右,因此在197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时,老年人的平均货币收入仅相当于其于人口的49%,老年人的贫困率高于所有人口的平均数。1974年哈里斯民意测验发现:“在全国65岁及以上退休人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仍然愿意工作”。为此,卡特总统于1978年签署了《1976年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修正案》,使大多数联邦政府的雇员可不必在70岁退休。在政府的鼓励下,1980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个人的劳动参与率男子为19%,妇女为8%,从而使老年人的个人劳动收入在货币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提高到19%,仅次于社会保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