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摘 要: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教育自我创新则是进一步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关键。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学科教学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从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创新热情;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巧设问题激疑,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思维;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挖掘历史资源,培养创新素质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生创新素质 培养途径 创新素质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具有创新功能的特殊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其根本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历史教学中,这些美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孙中山“振兴中华”等人物言行的讲述,让学生明辨忠奸美恶,树立爱祖国、求真理、献科学等高级情感,使情感真正成为创新推动力,从而积极、健康地投身于创新活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采取新异的刺激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不断更新变化教学方法是重要手段,激发兴趣应重视教学语言的生动。同一内容的教材,语言生动与否将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语言生动,趣味横生,可使学生兴趣盎然;采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可给学生以多种信息的刺激。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不仅能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唤起学生身临其境感觉,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创新意识指导人的创新活动,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孕育创新动机,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锻铸创新素质。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古埃及的金字塔;从中国的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创造美的历程。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其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巧设问题激疑,培养创新精神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一个高质量、不束缚学生思维的问题可开启学生的心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动机,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虑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有位老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积极思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能保持思维的活力,又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能给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散和创新火花的不断闪现。 四、挖掘历史资源,培养创新素质 教学中,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文化的绵延悠长、纷繁绚丽,人物的慷慨悲壮、个性鲜明,都给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留下了无限的空间。教师应充分挖掘潜在的历史教学资源,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