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古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

在古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随意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便可发现古诗是不可少的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蕴含着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是训练学生口语很好的教材。在古诗教学中,我从诗的“美”点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的大门品味诗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看图练说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是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的。如:人教版第七册中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第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辉映,构成了一幅美景,并提问:这首诗美在哪里?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说: 生1:这首诗的色彩很美,有“黄、白、翠、青”等颜色,令人赏心悦目。 生2:这道诗景物丰富,有天空、枝头、船等。 生3:黄唱鹂在柳枝歌,白鹭在蓝天飞翔,很美。 这样,通过看图练品说,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的头脑中“活”了起来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品读练说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得,一吟双泪流。”如:人教版第七册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四句诗中“生”、“挂”、“下”、“疑”四个动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幅雄伟壮观的“飞流瀑布图”。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四个动词去揣摩诗句,品味语言,在练说中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师:从“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中的“生”字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1:从“生”字,我看到了香炉峰有团团雾气。 生2:从“生”字,我 到香炉峰上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挂”字用得很好, 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 生1:“挂”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的瀑布气势磅礴。 生2:“挂”字写出了瀑布在远处望去时的样子。 师:“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下”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1:从“下”字我知道了瀑布飞速流下。 生2:从“下”字我知道了山高而陡。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又好在哪里? 生1:一个“疑”字,我知道了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 生2:从“疑芝,我好像进入了一种恍惚缥缈的境地。 这样,通过品读诗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不仅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而且口语也得到了极好的训练。 三、 联想练说 一首好诗,往往能把人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如: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仅三十个字,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慈母为远行的儿子缝衣的优美意境。在学习这首诗时,我要求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与诗联系起来去“想诗”,去创造诗的意境。 师 :同学们闭上眼睛,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 生2:我看到一位母亲和儿子在说话。 生3:我听到母亲对儿子说:“儿啊,在外要注意身体,早点回来”。 生4:我听到儿子对母亲说:“娘,我已经长大了,不要为儿担心,您在家要保重身体”。 师:联系自己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的妈妈。 生2:我想到了那次我去三中教育基,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小学生干部培训暨古诗诵读、演讲比赛”,妈妈为我准备吃的、用的,送我上车的情景。 这样,联想练说,让古诗意境得到了升华,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了补充,从而实现了古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目的。 四、表演练说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与儿童上演了一场生动活泼的短剧。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信这一特点,在表演中练说,较好地体现了人物形象之美,将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 生1(诗人):喂,小朋友,你们好! 生2、3、4(儿童):您好,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讲完,老师小结:同学们,诗人离开家乡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了,心情是何等的高兴、激动,可又不被人认识,那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这就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持人的心灵。 五、比较练说 入选小学课本中同一课的古诗,有相似之处。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七组第25课《古诗三首》的前两面三刀首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但所写的意境却不尽相同。因而,在教学完两首诗时,提问: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后,纷纷站起来说。 有的说:“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第一首是汪伦送李白,第二首是李白送孟浩然。 有的说“这两首诗虽然是描写的送别场面,但送别的方式不同,《赠汪伦》是以歌相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相送。” 有的说:“这两首诗同是送别诗,不过第一首是一个热烈欢快的场面,而第二首是一个寂寞孤独的场面。 这样,把相似的诗进行对比,既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记忆深刻,又较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