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式初中物理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探究式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从认识论的教育观来看,探究式学习对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思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目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由以往的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即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机器,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的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要实现以上教育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提出了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思想,也就是在结合传统的课堂讲授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尽量多的机会给学生来进行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实践后直接的经验来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并且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本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学习为例,对探究式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 一、“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来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实践活动。该模式探究的目的性强,是为完成课程标准和教学任务服务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一方面可构建、获得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示例:“电磁感应现象”部分教学过程。 1. 发现问题。根据电能生磁的现象,运用逆向思维,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生电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①磁能生电吗?②在什么条件下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2. 设计方案。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让导体在磁场中沿垂直磁感线的方向和顺着磁感线方向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以确定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实验探究后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自己猜想的基本一致。经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和探索,师生得出结论:磁可以生电,磁生电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二、“设计——探究”教学模式 “设计——探究”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学习和生活等情景发现问题、提炼素材、选择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实验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示例:“欧姆定律”部分教学过程。 1. 提出问题。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这是为什么? 教师:舞台灯时明时暗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说明了电路电流的大小在变化。 教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进行猜想。学生通过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直觉提出猜想:电路中的电流可能与电压、电阻有关,且电压越高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3.设计方案与实验探究。实验设计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以检验猜想正确与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R不变的情况下研究I与U的关系。可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来调节电压;也可将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串联,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调节电压。 ②在U不变的情况下研究I与R的关系。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可通过换用5?赘、10?赘、15?赘 的电阻来实现R的改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实现电压保持不变。 ③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分组探究,并将测量数据填入相应的表中。 4.得出结论并交流讨论。各组整理实验探究资料,可得出结论: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之后,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讨论分析:如果用导线直接在电源两端,会出现什么后果? 5.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结束之后,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将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和分析,以达到正确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 本课题从探究式学习的原则入手,针对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较深入地进行专题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为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以及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实践依据,并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也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责任编辑 罗 峰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