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探究.doc

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探究

大兴安岭典型林区主要植物点格局分布探究种群分布格局是植物种群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它反映了种群个体在空间水平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种间竞争以及生境条件等密切相关,林木分布格局则是种群生态学特征、种内与种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初始格局、微环境、气候、光照和竞争植物等条件的历史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1-3]。空间点格局是指一系列随机产生的点,在一定范围内不规则的分布[4-5]。点格局分析的理论由Ripley在1977年提出,是用来分析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体是如何分布的,常见的有3种类型,即完全随机CSR、均匀分布和聚集分布[6-7]。该种分类可能过于简单,但它在早期的空间分析上起了很大的作用[8]。我国点格局分析方法是由张金屯先生首先引入并且应用,是以植物个体构成的空间分布的点图为基础进行格局分析,在拟合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坐标图的信息[9-10]。迄今,我国关于空间分布格局的点格局方法研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11-12],本文应用目前最流行的空间点格局分析函数Ripley函数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分析大兴安岭典型林主要植物种的空间分布,以期丰富目前的理论研究成果。 1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大兴安岭平均海拔1 200~1 300 m,最高峰达2 035 m。山脉北段较宽,达306 km,南段仅宽97 km。形成于侏罗纪造山运动时期,沿东侧的走向断层掀升翘起,成为掀斜断块,造成东西2坡的斜度不对称。东坡较陡,西坡则向蒙古高原和缓倾斜,海拔790~1 000 m。大兴安岭大部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顶浑圆,山坡较平缓。山脉东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许多支流切割。夏季海洋季风受阻于山地东坡,东坡降水多,西坡干旱,二者呈明显的对比,但整个山区的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量500 mm以上。山脉北段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冷之地,冬季严寒(平均气温-28 ℃),有大面积多年冻土区。山脉中段与南段温暖干燥得多,1月气温约-21 ℃,年降水量250~300 mm,雪量也较少。北段的针叶林在南段逐渐转变成阔叶林,最后是点缀于林地之间的草场。 1.2样地设置与调查方法 点格局分析要求取一研究样地,并且样地面积要求适当地大,以使各种分布格局出现。样地于2010年,在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下属的呼中自然保护区内选择1块具有能代表当地地形以及植物类群的区域设置1块长、宽各300 m、面积为9 hm2的长期性研究样地,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样地选择在距人行道100 m以外的林区内。同时应用全站仪(Topcon GTS-336)对该大样地划分为一系列20 m×20 m的样方,鉴定并记录样方内的所有乔木树种,在胸径位置处挂牌,另外根据调查与数据研究分析的需要可以将样方进一步划为4个10 m×10 m的小样方,地理坐标以东西向为X轴,南北向为Y轴,用卷尺打方并测量植物所处的位置(以样方相对坐标表示),数据均来源于实地采集。 1.3数据预处理 将野外调查的数据输入到Excel中,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然后按要求保存为R软件可以读取以及分析的数据格式,并按分析的要求将数据进一步进行格式上的转化,然后进行相关的点格局分析,分析用Spatstat程序馆Ripley函数进行,参数均采用R语言分析时的默认参数。 G(r)=1-e(-λ×pi×r2)(1) Jcross(r)=■■■■I(dji≤r) (2) 式(1)中,λ为点密度,Pi为3.14,r为对应的研究尺度,G(r)值在上下包迹线之间为随机分布,在包迹线上方为聚集分布,在下包迹线下方为均匀分布;式(2)中A为样方面积,λ为模型估计参数,指样方内物种个体密度,wij为边界效应修正,dij指2个随机点之间的距离,I为指数函数。如果实测数值落在包迹线(图1~图4中为阴影部分)的上方,则物种之间是正相关的,落在阴影部分的下方则为负相关,落在阴影部分之间,则物种之间是随机分布的,无相关性。 2结果与分析 几种植物植株形体大小及相关特征见表1。 2.1点格局分析 研究样地内植物植株的具体坐标点构成二维点事件,文中用G(r)函数来判断某一研究尺度下该点事件的分布类型。在距离尺度r下,如果G(r)0时为聚集分布;G(r)0时为均匀分布;G(r)=0时则为随机分布。一般情况下用Monte Carlo方法来求解随机分布的上下包迹线,如果研究对象的实际值落在包迹线之间则为随机分布类型,落在包迹线上方为聚集分布,下方为均匀分布。 2.2主要植物种群落类型的分析 从图1~图4可以看出,样地内的落叶松、偃松和赤杨等几种主要植物种群均呈聚集分布状态,其中赤杨的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