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伪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探究进展
猪伪狂犬病毒分子生物学探究进展【摘 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文介绍了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征、病毒的基因组学和疫苗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进展,为进一步认识和控制猪伪狂犬病奠定基础。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基因;分子生物学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伪狂犬病毒(PRV)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PRV可引起多种家畜、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发病,已证实有35种动物可被感染,包括猪、牛、绵羊、兔、狗、水貂、雪貂、狐狸、猫和大鼠等。猪是PRV的主要宿主,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但终身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本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PR。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和强毒株的出现,PR的发生和流行日趋严重,现在已成为对全球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每年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伪狂犬病毒的特征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Ⅰ型。其完整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nm~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nm~11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长约8nm~10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PR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55℃50min、80℃3min或100℃瞬间才能将病毒杀灭。在低温潮湿环境下,pH 6~8时病毒能稳定存活;在干燥条件下,特别是在阳光直射下,病毒很快失活。
PRV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小约180kb,G+C含量高达74%。病毒基因组由长独特区、短独特区以及位于US两侧的末端重复序列与内部重复序列组成。对PRV基因组序列测定发现其由72个阅读框组成,可编码70种蛋白,目前已发现和命名的有gB、gC、gD、gE、gG、gH、gI、gK、gL、gM、gN,11种糖蛋白。编码gC、gE、gG、gI、gM和gN的基因为病毒复制非必需的,gB、gC、gD、gE和gI与病毒的毒力有关。此外,胸苷激酶、核苷酸还原酶、蛋白激酶等几种酶也与病毒的毒力密切相关,其中胸苷激酶是PRV最主要的毒力基因。糖蛋白gB、gC、gD在免疫诱导方面最为重要。
2.伪狂犬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1猪伪狂犬病毒miRNAs
小分子RNA (miRNAs)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的小分子,长度为21-24个核苷酸。结合互补的非编码区序列(39 UTR),它们能抑制特定的信使RNA的表达。miRNA在所有的植物和动物表达,也包括DNA病毒。已发现疱疹病毒家族的许多成员,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miRNA表达。miRNA一旦从病毒基因组转录作为前体,就被病毒和宿主信使RNA加工。
miRNA对病毒特别有用:miRNA片段是小的,与调节蛋白相比,更易进化成与靶基因互补的序列。另外,它们不是抗原,能够下调宿主基因,建立一个适宜病毒生存的环境,弱化和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监视。疱疹病毒一个典型的特点是为建立潜伏感染,可作为基因组的传递体和游离基因。在这种状态下,只有有限的特定基因组区域被转录,这样的区域易被控制。
几个疱疹病毒,如疱疹病毒,单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以及其他疱疹病毒和大型基因组DNA病毒,包含的miRNA调节他们自己的循环。miRNA通过潜伏期相关转录,建立长期的潜伏感染。一些miRNA位点在基因相关转录位点(LAT)内和附近,由HSV-1感染的老鼠细胞LAT编码四种miRNA。
伪狂犬病毒的基因组超过142KB,70种不同的基因存在包括LLT(大片段的潜伏期转录基因)。伪狂犬病毒已被证明是一潜在模型,一种研究他们的互动模式的模型。感染过程中大多数病毒基因的表达增加,许多生物过程伪狂犬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被改变,因此,用这种模型能够检测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
2.2伪狂犬病毒糖蛋白
新合成糖蛋白通过高尔基体的内质网运输到质膜。然而,随后几个伪狂犬病毒包膜糖蛋白固有化,自发地或与抗原特异性抗体结合,进一步抗体介导的细胞表面蛋白的内在化可调节免疫反应,保护高效抗体依赖的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单核细胞,及补体介导的裂解。
单个抗体对糖蛋白的内吞作用还不确定,但已提出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分发细胞表面蛋白到细胞表面内部区室(区室是包膜蛋白发生的地方),然后重新定向病毒蛋白质到细胞膜表面、纤突侧面及极化细胞的表面。
许多α-疱疹病毒包膜蛋白有酪氨酸(YXX?覫)或双氨酸(LL)内吞基序,这些基序位于胞浆。另外内吞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酸性磷酸簇也偶尔被发现。这些基序被称为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基序,通常被用作受体。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的内在化,是有它的内吞基序和细胞网格蛋白AP-2衔接复合物介导。
2.3趋化因子功能的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