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区老年人TIA调查研究摘要:本文收集60例TIA的临床资料,通过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TIA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结果,讨论本病的发病因素、诱因以及本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临床意义。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排除了暂时性黑蒙以及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平均年龄65岁,男性居多(64%),多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表现以突发眩晕(82%);恶心、呕吐(64%);衰视(5%);对称肢体无力(18%);口角歪斜(14%);伴有心悸、胸闷、出汗(5%)。诱因有精神紧张(45%);情绪波动(55%);体位改变(82%)。发病持续时间、频率及病程因人而异。辅助检查:血糖增高(55%),血脂增高(81%),血液流变学异常(90%),脑血流检查异常(63%),脑电图轻中度异常(36%),颈椎X片异常(86%),心电图示冠脉供血不足(73%),头颅CT示脑萎缩(36%)。治疗用血塞通针剂、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针剂静滴并加入少量胰岛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潘生丁、西比灵。效果较好,半年内未复发者59%,一年内未复发者55%。讨论病因多与血流动力学障碍、微血栓栓塞、血压不稳定、高血脂、高血糖、颈椎病致颈部入颅动脉血流循环受干扰、心脏疾患等诸多因素有关。头位改变的影响为本病主要诱因。患者须注意颈部锻炼,坚持原发病的治疗,对预防脑梗塞,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调查分析;TIA;社区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8-01
治疗方法:60例患者均接受治疗。TIA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治疗,特别是有多次TIA发作且体有多种中风危险因素者:①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②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 50mg qd及力抗栓 250mg qd,据文献报道欧洲多国家联合研究组的随机双音研究,发现上述两药均能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③改善脑循环,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 20mg,每日3次,西比灵 10mg,每日1次,伴有眩晕着给口服药甲胺乙比啶(抗眩啶)4-8mg,每日3次。方法一:发病至二周内用血塞通针剂0.3、胞二磷针剂0.5加入生理盐水液500ml中静滴,每天1次。方法二:用血塞通、胞二磷针剂加入葡萄糖液,必要时可加入少量胰岛素。加入胰岛素的剂量按尿糖(+)用4n或24小时尿量定量测定每2g尿糖用1n或以溶液含糖量计算胰岛素的用量,即3-5g糖1n胰岛素。方法三:血塞通针0.3、胞二磷针0.5、胰岛素4n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静滴,每天1次。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3次/日,肠溶阿司匹林片50mg-100mg/日,西比灵胶囊10mg qn。同时结合针灸、按摩等治疗,并对原发疾病及伴随症状作对症处理。
治疗结果:60例患者观察2-4年,未发现复发35例(5%),发作时症状减轻33例(55%),复发次数减少60例(100%)。60例5例出现脑梗塞。60例患者均按疗程服药治疗半年以上,每三个月作静脉给药>14天的治疗。
讨论:60例患者均符合下列诊断要点:①突然发生但较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②反复多次发作但每次发作的表现基本类同,即呈刻板性但在发作间隙期一切正常;③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表现。参考文献: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实用脑血管病学·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标准。根据老年人短暂可逆的头痛、眩晕发作、发作间期无异常神经体征,尤以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中风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人。结合病史、即可诊断。本病需与血管性晕厥、癫痫、美尔尼氏综合症相鉴别。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根据本组病例资料,病因有血液流动力学改变、血压不稳定因素、高血脂、心脏病以及颈部入路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等中风危险因素。诸多因素共同参与互相影响。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病(73%)、颈椎病(63%)、糖尿病(36%)、高血脂(82%),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可加重机体本身动脉硬化,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减慢;颈椎骨质增生,致椎间孔变窄,椎动脉受压迫,使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引起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致病,少数低血压症、冠心病可引起心排出血量减少,血压降低,侧支循环建立缓慢或不能建立,都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本组病例血液流变学检查有54例出现血液粘稠度增高(90%)。宿英英等批号[1]全血粘度增高致脑梗塞多种危险因素仲占主要地位。高荣教授等提出血液动力学障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之一[2]。韩仲光教授首对TIA与脑梗塞的鉴别作出报道: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健的危险因素,TIA性质特征:平均发作时间、平均发作次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