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5例临床观察.docVIP

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5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5例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5例临床观察关键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 按摩治疗 穴位注射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5例,其中男56例,女5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司机10例,医护人员10例,教师13例,财会人员20例,行政干部10例,设计人员15例,退休人员18例,其他19例;病程1月-20年;疗程最长60天。最短14天,平均28天。 1.2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 1.3 治疗前2周未服用中西药物,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高血压、贫血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注射取双侧C4-7夹脊穴2对,1个配穴,令患者端坐于桌前,精神放松,双手相叠,额枕于手,伏于桌面上,暴露治疗部位。医者用5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4-8ml,在无菌操作下快速进入皮下,缓慢进针,待患者有酸胀得气感后,回抽无血,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注入药液0.5-1.0ml。注射10分钟后进行手法治疗。 2.2 手法治疗 2.2.1 基本放松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以掌揉、指揉、拿捏、滚按放松其肩、背部肌肉,在肌肉及筋膜结节及条索状处重点用弹拨法,然后选择点按风池、风府、完骨、肩井、天宗、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约施法3-5分钟。 2.2.2 牵引手法:术者占在患者一侧,一手托其下颌,也可用肘弯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头稍后仰,往上牵引,可将患者做往上提起状,连续牵引3―4次,此过程不可有旋转动作,以免引起意外。 2.2.3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关节错位,取坐位,术者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托其枕部,嘱其身体放松,使其头部上仰(仰头可使颈2-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在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的力量在瞬问“闪动”颈椎,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咯得”弹响声。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此法亦可卧位、低枕下进行。 2.2.4 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节颈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或旋转式错位。患者取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20°,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错位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起其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使关节复位。可重复2~3次, 2.2.5 回松法:在颈项、肩、背部以拿捏、掌揉、指揉、叩击等手法进行软组织放松,并嘱患者行颈项部各方向自主活动。 2.3 以上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继续第2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加以制订。痊愈: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x线显示正常;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x线显示明显好转;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x线显示有好转;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x线显示无改变。 3.2 结果痊愈:65例,占56.5%显效26例,占22.6%;有效5例,占0.43%;无效5例,占0.43%。总有效率为95.6%。 4 典型病例 刘某,女,33岁,公司文员,因长期操作电脑,于1年前出现反复头晕、头痛、颈部疫痛症状、耳鸣、视物模糊、心慌心烦、睡眠障碍。体检:颈部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畸形,活动稍受限,旋颈试验(+),椎问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x光片示枕寰关节错位,颈曲变直稍反张。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牵引及仰头摇正手法治疗后患者即时感到明显轻松,再予穴位注射及手法治疗10次,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嘱注意劳逸结合,勤做颈操,此后随访1年无再发作。 5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部的慢性损伤致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脑缺血。当颈部肌肉及筋膜劳损、小关节及钩椎关节增生,椎横突孔增生狭窄,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及椎间盘变性等,均可导致椎动脉椎动脉受压牵拉、压迫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颅内基底动脉功能异常,致使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嗜睡等症,严重者可发生一过性晕厥或跌倒。 中医方面,属祖国医学痹症、眩晕等范畴,多由于肝、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加之长期低头伏案劳累或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外侵渐致颈肩部经络受损,血脉瘀滞而发病。 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手术疗法复杂,风险大,故临床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其中针灸和手法治疗有着其简便、廉价、有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