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学生特点,凭借教材,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具体做法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知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当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重视,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结果把学生也“工具化”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导致学生的作文情感性不强,出现了生编乱造,欺骗老师(读者等)的现象。同时,也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化,丧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体会美的真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给我们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知美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强调了语文中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 从现行教材中一篇篇的精美文章来看,它蕴涵着宽广而深厚的生命意识和充满人性的审美情趣,都是作者市美情趣的结晶。抒发了他们丰厚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如:《济南冬天》中的温情淡雅;《安塞腰鼓》的热情奔放;《幽默经悲剧》里的悲凉遗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深;“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悲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这文字与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文学即“人学、心学”。这样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增强学生的美感,将文学中美的意识、美的情感,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就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美的形式而言,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 所谓自然美就是让自然界中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审美的特征与审美的价值。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而《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的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充满着优美的涛情画意的自然之美。 所谓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包括人物美、生活美、劳动美等。其中核心是人物美。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美良,不慕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阳上桑》中则体现了一种劳动的美和纯朴的美;而《归园田居》则体现了劳动的美;《邓稼先》中体现了邓稼先的民族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美等。 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如:中学教材中涉及到了各种文体,显示出各自独特的美,小说环境描写的精致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除此之外,字词句的锤炼也自成艺术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写出春风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而《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富有节奏、韵律、意味无穷,文学作品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更加寄托审美情趣,充满爱和恨、褒与贬、善与思……使读者得到美的启迪。 所谓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之美,它精确、奥秘,给人以兴趣,增强人的探索精神,在科技类说明文中最为突出。如:《故宫博物院》让我们体会故宫的规模庞大,建筑巧妙绝伦,深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地球是圆的吗》启发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壮举。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提高审美情趣,为创造美打下基础。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初中课文中的《枣核》一文时,教师于课前包含深情地吟诵:乡思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舒兰则端着一杯“乡色酒”,叹道“你满,乡愁也满”。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吟:“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席慕容更是感叹:“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