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解剖生理学唾液腺概要
第七章 唾 液 腺 salivary gland 概 述 唾液腺又称涎腺 Major minor salivary gland 腮腺 三对大唾液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许多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被误认为黏膜炎?) 唾液的分泌 大唾液腺——唾液——导管系统——口腔 小唾液腺——唾液——小开口直接或微小导管间接——口腔 1、浆液性腺:腮腺 2、黏液性腺:大多数小唾液腺 3、混合性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唾液的作用 润滑和溶解食物 湿润和保护口腔黏膜 稀释和缓冲不良刺激 唾液中的酶:咀嚼、吞咽及消化 清洁、抗菌、免疫、言语及味觉 第一节 腮 腺 parotid gland 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20-30g,位颜面两侧部。 表面:皮肤和皮下组织 上界:颧弓下方 向后:外耳道及乳突 下界:下颌骨下缘及二腹肌后腹的上缘。 大部分腺体位于颌后窝内,即下颌升支后方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小部分向前突至咬肌后1/3浅面。 形态很不规则,大致呈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的锥体形 四个面:外、上、前内侧、后内侧 腮腺大致分为四个面 面积较大,多为底边在上的三角形,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似倒置的锥体。 向后:覆于胸锁乳突肌上端的前缘 上达:颧弓和外耳道软骨下方。 下至:下颌角后下方和二腹肌后腹的浅面。 表面:皮肤和浅筋膜。 大致分为四个面 与外耳道软骨及颞下颌关节后部相邻 大致分为四个面 紧邻下颌支后缘 在下颌支外侧覆盖于咬肌后下部 在下颌支内侧向前延伸达翼内肌深面。 大致分为四个面 相邻:颞骨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舌肌以及茎突咽肌。紧邻咽旁间隙。 以茎突和附着于其上的肌肉为界,可将腮腺深部组织与位于其更深面的颈内动脉、静脉及咽侧壁分开。 副腮腺accessory part of parotid gland 位腮腺前缘,颧弓和腮腺导管之间 约有35%的人存在 与腮腺不连续而独立存在。 组织结构、发生肿瘤的组织来源和类型,均与腮腺相同,临床上行腮腺全切治疗腮腺肿瘤时,不能遗留,以免肿瘤复发。 关于腮腺结构的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将腮腺分为浅叶、深叶及连接两者之间的峡部,面神经从峡部横形穿过。在应用解剖和临床诊治中有实用意义。 浅叶:下颌支后缘表面和面神经(主干和主要分支)平面的浅层,占据体积大部分。 深叶:此平面的深面,占体积的小部分。 现已证实:腮腺为不规则的单叶整体结构,不存在峡部。 二、腮 腺 鞘parotid capsule 由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裹整个腮腺而形成。 覆盖腮腺外表面的腮腺鞘筋膜致密,与腮腺表面紧密相连。 二、腮 腺 鞘parotid capsule 腮腺鞘向上附于颧弓,向下至下颌角。 向前与咬肌筋膜相连,成为腮腺咬肌筋膜的一部分。向后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 二、腮 腺 鞘parotid capsule 覆盖腮腺表面的腮腺鞘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形成纤维间隔,将腺体分成许多小叶。 二、腮 腺 鞘parotid capsule 包裹腮腺深面的腮腺鞘薄弱且不完整,深入腮腺实质隔成许多小叶。 茎突下颌韧带----腮腺咬肌筋膜在茎突与下颌角之间增厚。将腮腺与颌下腺隔开。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parotid duct 长5--7cm,管壁较厚,约0.3-0.5cm,有一定韧性。 腮腺腺泡细胞所分泌的唾液经闰管、分泌管、小叶间导管汇合流入腮腺管排入口腔。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parotid duct 从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缘下1.5cm,穿出腮腺鞘,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弓平行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parotid duct 腮腺管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上下支间的交通支常纵跨腮腺管。腮腺管成为临床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 腮腺管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向内穿过颊肌,约成45角在颊肌与颊黏膜之间向前走行,最终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黏膜略隆起,称腮腺管乳头。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parotid duct 开口部位腮腺管狭窄,穿过颊肌时形成角度,容易形成导管结石。 但腮腺管较粗,唾液量大,属浆液性腺体,分泌液稀薄。 临床上腮腺管结石远比下颌下腺管结石的发生率低。 腮腺管的体表投影:耳垂与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腮腺管以单干多见,约70%,还有双干型和三干型,从腮腺前缘穿出后即汇合成单干腮腺管。 临床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压力缓解与情绪管理概要.ppt
- 压强、液体压强复习概要.ppt
- 压强计算的技巧概要.ppt
- 压电加速度测试系统设计概要.doc
-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概要.ppt
- 压力管理ppt概要.ppt
- 压强全章绝对经典概要.ppt
- 压缩语段--一句话新闻解题指导概要.ppt
- 压铸成型工艺概要.ppt
- 压缩语段之新闻类概要.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