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十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方剂学:阐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是临床辨证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方剂组方特点 ???????????????????????????????????????????????????????????????????????????????????????????????????????????????????????????????????????????????????????????????????????????? ??????????????????????????????????????????????????????????????????????????????????????????? “药有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一、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 “主病之为君, 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 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辅佐) -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佐制)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群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相反相成” 4)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病在肝-引药入肝 病在上-轻清上扬,引药上行 -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麻黄汤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臣药,辅助麻黄解表,增强发汗力量 杏仁-佐药,降利肺气 (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宣肺平喘功效) 甘草-佐使药——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 调和药性 四君子汤 功用:补气健脾——脾胃气虚 人参-君药 白术-臣药(健脾效果不如人参且补气力弱) 茯苓-佐药,渗湿利尿,健脾安神(脾喜燥而恶湿) 甘草-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 二、组成变化 (一)药味增减-臣药、佐使药的变化 佐使药的加减-主证不变,治疗次要兼证 臣药的增减-改变方剂的的功效 三拗汤(麻黄汤-桂枝)-风寒犯肺咳喘(恶寒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疲倦,咳嗽痰多,胸闷气短。)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痹证初起 (二)药量增减 组 成 功 效 主 治 小乘 气汤 大黄 四两 枳实 三枚 厚朴 二两 泻火 通便 热结 便秘 厚朴 三物汤 大黄 四两 枳实 五枚 厚朴 八两 行气 除满 气滞 腹胀 (三)剂型变化 ——药力大小与峻缓、病情轻重与缓急 人参汤-脾胃虚寒较重,病势较急 理中丸-脾胃虚寒较轻,病势较缓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与剂型 一、方剂的分类 二、方剂的常用剂型 (一)汤剂(煎剂) -内服用 特点: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便于加减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 二).散剂 内服:细末、粗末 外用:外敷疮面、吹喉(冰硼散、锡类散) 特点:吸收快、制作简单、便于携带、节省药材 三)丸剂 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节省药材,服用、携带、贮存方便 ——慢性、虚弱性疾病;急救 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 蜡丸、微丸、滴丸 四)膏剂 内服:流浸膏、浸膏、煎膏 外用:软膏剂、硬膏剂 特点:使用方便、药效较快 五)酒剂 特点:便于保存,内服或外用 多用于补益剂、祛风通络剂 六)丹剂 内服:丸剂或散剂(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 外用:矿物药,常用于外科 茶剂 露剂 冲剂 片剂(泡腾片、口含片) 针剂(注射剂) 气雾剂、胶囊剂、条剂(药捻)、线剂(药线)、搽剂、栓剂(坐药或塞药)、糖浆剂、口服液、灌肠剂 第三节 方剂的应用 一、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 (一)用法 1、给药途径(口服、皮下、肌肉、穴位) 天花粉 枳实 百部 2、用药方法 内服、外用、用药时间、多少、途径 二)用量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质确定用量: 妇女月经期、老年、体弱、儿童用量宜轻,男子、体壮、年轻用量宜重。 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毒性中药:马钱子、附子、黄药子、广防己、马兜铃 忌口: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等 三、汤剂制备与服药法 一)汤剂制备 1.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3.煎药用火:先武(大火)后文(小火),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 4.煎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沸后文火维持10~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