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ppt

  1. 1、本文档共1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 张之洞议马关谈判 “行人之所不肯行之事, 出人之不忍出之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者” “岂有卧榻之旁,供人鼾睡?”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3) 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4)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5) 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项。 国内反响 张之洞反对签约 康有为“公车上书” 3、《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自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更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帝义压迫中国,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加深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程度。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它规定日本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是继沙俄之后对我国领土的又一次大劫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不仅使中国丧失大片战略要地,且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在日本统治的灾难中,已成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起点,此后列强纷纷向清政府提出领土要求,争相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它规定巨额赔款和后来的“赎辽费”,总共两亿三千万两,相当于清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清为支付除加紧搜刮人民,只得大借外债,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从政治上控制中国。 它规定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其他国家也“利益均沾”,从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时期,即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在中国设厂、开矿,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压迫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它规定开放长江流域四个通商口岸,使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全部向列强开放,为它们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六、反对割台的斗争 台湾同胞愿: “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5年5月20日, 割台大臣李经方 美国军事顾问科士达 日舰 交割台湾手续。 丘逢甲、唐景崧 5月25日 “台湾民主国”,年号“永清”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义军 刘永福黑旗军 1895年10月21日,台湾全省陷落 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 甲午战争的影响 1、日本方面 迅速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更大野心。 2、中国方面 国力更加衰弱,近代化的进程受到挫折,各种矛盾激化,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 3、国际政治格局 中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乃至的国际政治格局。战前,远东地区主要是英俄争霸;战后,远东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研究与争鸣 参考: 1、《丁汝昌是爱国将领吗?》,《湖湘论坛》1994年第5期 主要观点 1、丁汝昌经营北洋舰队,既无其才,又无其德,由此大大影响了北洋舰队的素质,埋下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祸根。 2、在甲午战争中,丁汝昌的畏敌避战情绪和指挥失当,是造成甲午海战失败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直接原因。 3、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际,丁汝昌派人与日军“和谈”,实际上是谈判投降的条件;而他服毒自杀,则是为了使其家属免遭诛罚,根本谈不上“坚持不屈”,“以死报国”。 甲申事变 1884年12月 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即《天津会议专条》或《中日朝鲜撤兵条约》),取得了向朝鲜驻兵和派兵的权利。 舍门号事件 1866年,美国船非法进入朝鲜大同江测量水位和侦察地形。 《朝美通商条约》 1881年5月—— 领事裁判权 最惠国待遇 协定关税等特权 朝鲜版之《南京条约》 日美勾结侵略朝鲜 美国:帮日本策划甲申政变 日本:帮美国人介入朝鲜事务 英俄矛盾 维护在华利益,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南下。 美俄矛盾  美西战争无暇东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其他列强的打算 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又是俄盟国,支持俄与其他国抗争。 德:后起列强,为在欧洲与俄抗衡和在远东争得一席之地,支持日本与俄争夺。 ? (二)清政府内部矛盾 帝党——后党 主战——主和 革新——守旧 李鸿章: 拥兵自保 避战求和 张之洞的备战抗日主张 战前: 1、防范、反制日本的间谍活动。 2、加紧军备建设和军事布防。 战争爆发后: 1、坚决抗战,反对求和。 2、收集情报,了解敌情。 3、加强布防,实施军民联防。 战争失败后: 1、反对和约,坚持抗战。 2、主张联俄联英抗日。 中日战前准备 日本 蓄谋已久 积极准备 时机有利 热情高涨 上下一致 中国 步步沦落 消极对待 内部不和 妥协退让 避战自保 三、日本不宣而战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 7月28日,成欢之战。 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 日本作战方案 海攻 陆攻 (一)平壤战役 1894年9月15日 日本:一万二千人 清军:一万四千多 结果:日本占领朝鲜。 (二)黄海战役 1894年9月1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