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解.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解.doc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解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 说解: 开篇第一句,就振聋发聩,且大有深意。 首先,这种言论,其实具有很鲜明的反官府倾向,在皇权至上的社会,应该不啻于晴天霹雳一般。你看,作者竟然一语挑明:百姓的疾病都是(朝廷)收缴租税所致!这就明确表达出对朝廷以及整个官僚阶层的强烈不满。 那么,第二点,说这种话的人绝对不可能属于官僚阶层,而只能是社会底层人物,因为他的感情完全倾注于底层民众一边(请注意这个“哀”字的感情色彩)。那么,如果考虑到作者的医学知识,则很可能就是一个浪迹江湖而无权无势的民间医生。 第三点,由此也就不难得知,虽然《内经》是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写作,但仅仅是托名而已。再者,黄帝时代还没有城邦国家及镇压机器,不可能有收缴租税这种事情。故可以断定,所谓《黄帝内经》,必然是后世的假托。 还有,既然朝廷必须靠收缴租税才能存在,那么请问:到底是你养活百姓万民,还是百姓万民养活你呢? 因此,第四点,所谓“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与现今网络上对贪官公仆的调侃有点类似,那其实是作者在无情地揭露和鞭挞统治者的丑陋、虚伪和贪婪。 最后,第五点,其实这句话的重点还在后半部分,即“收其租税,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而关键词“不给”,表面上似乎是说“不能自给”,但真实的意思却是百姓万民本来可以自给,只是朝廷(官府)的掠夺造成了“不给”。因此,作者的本意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充足的营养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营养不良则是引发疾病的首要因素,而官府收缴租税其实等于变相掠夺,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民众不能自给,民众不能自给的直接后果就是吃不饱饭,长期吃不饱饭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于是便因营养不良产生了各种疾病。 “属”的本义是首尾相连,《说文》:“属,连也”,在这里则是形容从官府征敛租税到万民不能自给再到疾病产生的一系列因果链条,故谓之“属有疾病”。因此,按照作者的描述,归根结底,导致百姓万民罹患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 然而我们还要知道,这其实正是道家的观点。《老子·75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饑”,即明确指出民众的饥饿和贫困是统治阶级征敛过多的赋税所致,而饥饿与贫困当然也正是疾病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后世学者几乎都能意识到,《内经》的哲学渊源于古代的道家学派。所以,首先了解先秦道家的学术观点,即可以追本溯源,确是理解和掌握《内经》的前提和关键。 这个作者当然明白,疾病的产生肯定还有气候、环境和个人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然而其之所以把矛头指向朝廷和官府,只能是因为统治阶级奢华糜烂,贪得无厌,而横征暴敛,以至广大民众食物短缺营养不良乃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也是影响大众健康的主要原因,而气候、环境和个体等致病因素只占次要。《内经》作者的思维方式也与道家宗师一样,都是追本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故开篇一声断喝即点明疾病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这正是先秦道家的特点。 明确这第五点对于学习《内经》至关重要,因为《内经》生理学的核心就是一个“气”字,而“气”的主要来源就是食物。《灵枢·五味》:“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所以,在《内经》作者看来,饮食就是生命之本,而营养不良就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故而《素问》中才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以及“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等等一系列“以胃为本”的理论。 原文: 余欲毋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解: 古人所谓“毒药”,与后人的观念截然不同。后人往往把毒药理解为谋害性命之物,与治病救人正好相反,而古人恰恰是利用毒药的毒性来治病救人的。因此,实际上,古代的“毒药”大抵相当于现代西医用于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只不过,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最初,上古之人,茹毛饮血,民智未开,对各种自然现象充满未知和恐惧,故当时流行的观念是万物有灵,这也是原始部落普遍盛行图腾崇拜、降神驱魔以及各种巫术迷信活动的原因。按照这种灵异观,人之所以罹患疾病,无非都是由自然界的魑魅魍魉附体作祟所致,而欲驱除这些附体的灵异鬼魅,除了诅咒祈祷(实则心理安慰)之外,就只能采取以毒攻邪的方法。所以,上古之人并没有用药物“补养”、“调理”的意识,凡用来驱邪治病的药物必带有一定的毒性,或者,凡能够使人中毒的矿物植物,都可以被当作驱邪治病的药物来用。也就是说,上古之人,要想治病,必须得有点豁出去中毒的精神,敢于以命相搏才行。《尚书·说命篇》:“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就是说药攻人疾,总要使人昏聩眩晕(其实那是神经中毒的表现),方可瘳愈。《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则是描述上古先民最初发现药物作用(致人中毒)的情形。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