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读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读书笔记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本书内容与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在《羌在汉藏之间》一书中,作者是“化陌生为熟悉”。在认识到“弟兄祖先历史心性”后,在《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中,作者“化熟悉为陌生”,以“英雄祖先历史心性”解释自古流传的黄帝、炎帝、蚩尤等英雄祖先之历史,及其对华夏边缘人群造成的影响,藉此作者说明“历史”塑造华夏及当代中国人认同的历史过程。经由“化陌生为熟悉”与“化熟悉为陌生”所产生的反思性新知,作者期望《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能增进人们对历史与民族的了解。 作者简介:王明珂,1952年生于台湾,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在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校教授历史与人类学相关课程。1994年以来,多次到川西地区进行羌族田野调查。主要研究范围是羌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北方游牧社会之历史与人类学研究。主要著述:《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蛮子、汉人与羌族》、《羌在汉藏之间》、《寻羌——羌乡田野杂记》。 各章节主要内容以及一些启发性段落句子 原序与谢词 这本书的内容是我,一个自称“炎黄子孙”汉系中国人,对“炎黄子孙”及相关英雄历史之反思性研究,以及对“弟兄民族”这一称谓的新理解。这样的研究,其目的并非在知识上“解构”炎黄子孙历史及中华民族。相反地,我希望透过新的历史知识,一种基于反思性及反省力的历史新知,使得中国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对自身,以及对他族、他国之人,有更深入的了解。(1页) 反思史学研究,重在历史变迁与相关历史记忆中了解当代情境。反思性研究强调对外在的、边缘的、陌生的现象和体系,作深入的文本与表征分析以产生认知(化陌生为熟悉),同时,藉此认知,在同一套文本与表征分析逻辑下,对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作新的体认与了解(化熟悉为陌生)。这种新的反思知识能让人们对当代有不偏不倚的了解,有助于认知自身与他者的历史处境。 人们常强调历史上的英雄祖先:五千年前的炎帝与黄帝,三百四十多年前到台湾的郑成功及其随从军民,强调这些“英雄祖先历史”,常使得一些人群落入社会边缘——因为他们不是英雄祖先(征服者)的后代,或竟为被征服者的后裔。这些被强调、争议的“历史”都起始于一些“英雄祖先”。然而另有一些起始于“弟兄祖先”的“历史”,被人们忽略、埋没。因为相对于服膺“英雄祖先历史”之人群而言,主张这些“历史”的族群多半居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因而在“英雄”成为“历史”叙事中的主角后,他们所宣称的“历史”被认为是传说、神话。(第1~2页) 中国人常以“丰富的历史文献”而自豪。我认为,值得自豪的不只是那些以汉文字书写的“历史文献”,而更应该是在各地人群长期交流、交锋下产生的各种媒介表述的“历史记忆”,包括被视为“民族神话传说”的那些记忆。突破自身各种文化、学术和社会认同“框架”(边缘),发掘我们文化与社会生活中深藏的各种知识建构范式,我们或能了解这些丰富、多元记忆的内在含意,及其形成于变迁的社会情境。如此具反思与反省的“历史”新知,不但有助于中国各民族对彼此了解与民族内外族群关系之改进,也将是中国历史记忆对世界的贡献。(3~4页) 前言:中国民族起源与形成 中原核心、多元一体、想象社群 以黄帝或炎帝为起始的“中国民族起源”的历史,难以说明为何此国族中包括满、蒙、藏、回等民族。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学者们,不强调黄帝、炎帝等“华夏始祖”的个人血缘传承,而将他们视为一个个“民族集团”的代表性领袖。(3页)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考古学有关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起源探索有三个主要论述倾向:“本土性”、“古老性”、与“多元性”。(5页)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考古与民族学者强调的都是一个延续性的历史,一个或多个“起源”,延续、分化、糅合而成为当今血缘与文化上的中国人或中华民族。然而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之解构学风影响下,对于当代之民族与文化“传统”,许多学者所强调的却是“历史”与“文化”的断裂、创造与想象。学者们认为,当代被认为是相当老的国族,事实上只是国族主义下知识分子集体建构的“想象社群”。(7页) 这本书中,以三种历史“叙事结构”来分析有关华夏的“历史”——它们是“历史心性”、“文类”、“模式化叙事情节”。(13页) 一个社会情境,在其内外资源、社会制度、结构与权力关系达到某种稳定状态时,皆倾向于复制与延续他自己,所谓“叙事结构”便扮演此种功能。它是的文本或表征呈现出一种规律性,而由此复制与延续社会本相与情境,也造成历史本相。但这并不是说,社会“情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