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及竞争条件下丛枝菌根菌和数种作物互作.pdf

干扰及竞争条件下丛枝菌根菌和数种作物互作.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兰州大学博1二论文 摘 要 丛枝菌根菌(Arbusculat 的维管植物共生形成内生菌根,提高宿主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增加植物产量和 抗逆性,进而影响系统中植物群落的组成和演替。本论文在甘肃省庆阳黄土高原于2004年 和2005年连续两年研究了传统耕作、免耕、传统耕作+秸杆覆盖和免耕+秸杆覆盖等耕作方 式对丛枝菌根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小麦(Triticum truncatula 苜蓿(Medicago 方式下,土壤干扰和秸秆覆盖对根内球囊霉(Glomusintraradices)和珍珠巨孢囊霉 (Gigaspora 物竞争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田间条件下,丛枝菌根菌与玉米(Zea mays)、冬小麦、大_豆_(Glycinemax)等三种轮 作作物在苗期均建立了共生关系,但丛枝菌根菌对3种作物的侵染率均较低,分别为玉米 年份和生长阶段而异。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和耕作+秸秆覆盖对3种作物菌根菌侵染率平 茵侵染率总体高于2004年。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地上生物量和作物P吸收未产生显著影响, 但三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2、温室内模拟黄土高原耕作方式,土壤干扰和秸秆覆盖未影响丛枝菌根菌对蒺藜苜蓿 的侵染率,亦未影响菌丝室(hyphalcompartment,HCs)和根室(roothyphal ImCs)土壤中的丛枝菌根菌的菌丝长度。根内球囊霉和珍珠巨孢囊霉单独或混合接种,在 A1 7出苗4周后的侵染率分别达到70%、30%和60%,混合接种效应介于单独接种效应之间。 侵入位点的竞争。土壤干扰通过对丛枝菌根菌的作用而影响A17的P吸收和生物量,未接种 处理未对干扰表现出任何响应。干扰显著降低了接种丛枝菌根菌A17的P含量和生物量。两 种丛枝菌根菌单独接种或混合接种表现出不同的效应,混合接种和珍珠巨孢囊霉使4周龄 他接种处理A17的地上组织P含量。秸秆覆盖仅提高了干扰条件下HCs土壤接种根内球囊霉 干扰与竞争条件下丛枝菌根菌和数种作物的互作 未对丛枝菌根菌和A17互作产生显著影响。土壤干扰、秸秆覆盖和丛枝菌根菌接种亦影响了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但因土壤团聚体颗粒直径而异,土壤干扰降低了12 衄直径土壤团聚体,秸秆覆盖提高了l~2 菌仅提高了直径2mill土壤团聚体形成(P0.05)。 3、筛选出了对丛枝菌根菌生长正效应的野生型蒺藜苜蓿A17和无反应型蒺藜苜蓿突变 不接种丛枝菌根菌的条件下,A17和dmil对P的吸收和生物量基本相同。接种丛枝菌根菌后, 囊霉后,其在不同竞争组合中的侵染率较一致,不施P处理下约为75%,施P处理下约为40%; 5%。 中,个别植株侵染率可高达1 关键词:丛枝菌根菌,干扰,竞争,菌丝室,根室,32P,蒺藜苜蓿,玉米,小麦,大豆, 野生型,突变体 Ⅱ 兰州大学博士论文 Abstract in andCallform Arbuscular exist widely agriculturalecosystems mycorrhizal(Ⅲ)fungi 80%ofvascular enhances usually symbiosis、杭Ⅱ1approximately plants.Thesymbiosis plant mineralnutrient waterstresstoleranceanddiseaseresistance.It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