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课程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学课程论文

细菌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摘要: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适应性广操作容易研究简单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菌不受噬菌体的感染,这一观点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它们作为微生物免疫机制的一部分行使其功能。当一个没有限制性内切酶的细菌被病毒感染时,大部分病毒颗粒都能成功地进行感染。然而一个有限制性内切酶的同种细菌被成功感染的比率显著下降。出现更多的限制性内切酶将会起到多重保护作用;而一个拥有4到5种各自独立的限制性内切酶将会使细胞坚不可摧。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酵食物,例如在醋的传统制造过程中,就是利用空气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转变成醋。其他利用细菌制造的食品还有奶酪、泡菜、酱油、醋、酒、优格等。 从应用角度而言,革兰氏阳性菌更具有潜在价值,这是因为:第一,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系统更适合于大分子蛋白的表面呈现,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系统多是插入小肽,但是LamB 、Lpp –OmpA等系统呈现体系也能用于大分子蛋白的呈现;第二,蛋白在转运过程中仅有一层膜,而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则有内、外两层膜;第三,革兰氏阳性菌外被一层厚且坚韧的细胞壁,在操作中更不易遭受破坏。但限制革兰氏阳性菌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转化效率比革兰氏阴性菌低,不适合大容量抗体库和肽库的表面呈现。 4.2 细菌纤维素酶 目前,纤维素是最丰富的可再生有机资源,其生物降解主要由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完成。细菌主要产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这类酶制剂对天然纤维素的水解作用较弱,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原核生物的基因一般不含内含子,可直接从基因组DNA中克隆到目的基因用于工程菌的构建。因此细菌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既利于研究纤维素酶基因的多样性,也利于高效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随着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在棉织品水洗整理工艺及洗涤剂工业中的成功应用,以及耐热性纤维素酶在燃料酒精生产中应用,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性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细菌以多酶复合体结构彻底有效降解天然纤维素,纤维小体是研究较多的细菌纤维素酶复合体。纤维小体的作用方式是理解纤维素降解和利用纤维素资源的关键。进一步了解纤维小体结构的普遍性,不同来源的纤维小体的组成同源性和多样性,纤维小体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纤维小体组织结构的形态发生等,从而为工程改造纤维小体,利用纤维素资源提供基础。通过构建培养和未培养细菌的基因组DNA文库,筛选到高效的、多样性的纤维素酶基因,利用体外DNA分子定向进化等基因操作技术,构建适应不同需要的高效工程菌,比如把纤维素酶基因克隆到Z.molis或酿酒酵母中,可以直接利用纤维素转化生产酒精。 5 前景与展望 从细菌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来看。细菌已经和生物技术密不可分,它在生物技术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基因工程当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细菌功不可没。由于技术,理论等条件的不足,现在对于细菌的利用还不是非常的深入,但是细菌的研究方向开始清晰起来,未来对细菌的研究也将不断加大,其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不断推进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星元.发酵原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2-40. [2] 张树政.酶制剂工业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1-11. [3] 金冬雁,黎孟枫.质粒的制备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2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16-34. [4] 郑卫. 质粒基因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4, 22:49-56. [5] 汪天虹,王春卉,高培基.纤维素酶纤维素吸附区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工程进展, 2000, 20(2):37-40. [6] 马晓建,白净,任珂,等.酶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J]. 化工进展, 2003, 22(8):813-817. [7] 刘永生,冯家勋,段承杰.GXN151的分离鉴定及其一个纤维素酶基因(cel5A)的克隆和测序分析.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3, 22(2):132-138. [8] He Zhumei, Liu Qiuyun. A modified method for isolation of plasmid DNA. Biotechnology, 2003, 6:37-38. [9] KozielM G, Carozzi N B, Currier T C, et al. The 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 of Bacillus thiringiensis: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ses [J]. Biotechnol Gen Engi Re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