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37年日本对东北的奴化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31―1937年日本对东北的奴化教育   【摘 要】随着日本侵略朝鲜的成功,使得其更加注重文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一个政治经济体系上的上层建筑的有力工具,可以治国,也可以杀人。[1](P.10)承袭了明治大陆政策的昭和大陆政策,认为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并于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出来的方针,进一步加速了侵华步伐和实行武装侵华方针。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日本正式入驻东北,开始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日本试图通过奴化教育的方式来逐渐地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培养一个个顺民,从而达到其彻底侵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企图。”   【关键词】日本;东北;奴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35-02   自19世纪80年代始至90年代初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最终建立了近代天皇制度,日本国内状况的影响加之吉田松阴类似于“失之东隅,取之桑榆”的对外基本方针的主张影响,使得日本对东北进行了持续不断地侵略。在侵略的过程中,日本人意识到形式上对东北的占领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再加上对朝鲜统治的经验,使其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对东北人民实施奴化教育,从而一步步地泯灭他们的家国意识和民族精神,使东北人民彻底臣服于他们的统治,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1](P.10)   一、 文化侵略政策的演变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基于国情的分析,决定对外扩张。自日俄战争之后,便与日本结下“不解之缘”的中国东北,仅就土地肥力和气候条件,就足以解决日本的燃眉之急。因此,日本便将东北视为他们的“生命线”,发起对东北的侵略。在基本控制东北之后,日本统治者发现东北人民并未真正认同他们的主张和建设意见,未能达到精神领域的占领。因此决定从教育的层面进行渗透,操控人民思想,塑造傀儡顺民。   鉴于明治时代对朝政策的成功,日本继续沿用之前的愚民政策。到了大正中叶年代,演变为同化(奴化)政策,即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人民在无形之中或被迫之下认同日本的价值观念,丧失家国意识和民族精神。与之前的政策相比,程度更深、效果更好。   二、奴化教育的表现   (一)奴化教育方针的制定   作为文化层面的《教育建设大纲》,是日本奴化教育的指导纲领,与日本的军事侵略相比,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它采取一种相对渐进的方式,消减其民族观念[2](P.19),无形中切断与中国的联系,逐渐日本化,重塑满洲国自由民。大纲内容繁多,以职业化和日语化教育为主。职业化教育具有双重效果,一则训练专业化人才,二则熏陶塑造日本奴隶,为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开发满蒙的计划点火助力。日语化教育形式更为直接、手段更为严厉。强迫东北人讲日语,强化日本思维;禁止汉语传播,一经发现便惨遭毒打。   (二)教育内容的改革   根据《教育建设大纲》的要求,为了达到教育制度的根本改变,需要对教育课程类型和教科书内容进行改动。首先是教育课程类型,多以数理知识为主,弱化文科作用,目的在于防止人们思想过于活跃,阻碍日本顺民培养;其次是教材内容的删改,涉及党义部分加以删除,涉及四书礼教等部分加以引用。对于东北学生的地理历史课程中,均未涉及中国二字,突出体现其排外思想和侵占中国的野心。   (三)学制和校数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实施奴化教育,日本人从学制和校数入手,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于学制而言,缩减不同教育水平学生的学习年限,原本相当于小学阶段的课程要求却被推迟到初中阶段,以此类推。对于校数来说,学校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减,我们从伪包办下的学校教育来看九一八事变前后辽宁和黑龙江省的变化幅度,便可探究一二。日人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削减幅度不同,对于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减少初中,停办高中,废除大学。其目的很显然,对于层级较高的人们来说,思想难以发生较大转变。相反,一旦矛盾激化,这些人群极易成为他们的对立面。而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建构三观的关键期,对于他们的着力培养,时间和效果都是成正比的,对于培养日本顺民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亲日份子的培养   1.学校   为了使日本奴化教育得以顺利执行,除了日常教学之外,日人还从学生生活、言行举止进行窥探,稍有思想不端,便横遭惨祸。为顺利地进行窥探,日人从教育的主客体入手。首先是教员,日人专门选派从朝鲜聘请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日语教员,他们每日都需到校教学,教学之余还会观察学生们的动态。其次便是学生,日人在学生中收买亲日分子,每月供给金票八十元,以此为诱饵。[1](P.14)这样学生中也存在监视者,学生们不论在教室还是宿舍,都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言论,以防被隐藏其中的亲日分子告发,遭到惨痛的惩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