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林绣敏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技术0903 学号09126300920) 摘要:金线莲是一种名贵珍稀中药材,也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本文对金线莲组培中采用的外植体、培养基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目前在组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金线莲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字:金线莲 组织培养 研究进展 金线莲金线莲是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金线兰、金丝草、树草莲、金钱仔草、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等[1]。是民间使用较广的一种传统珍贵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滋阴润肺、降血压、平肝等功效[2]。金线莲株型小巧,叶形优美,叶脉金黄色,呈网状排列,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3]。但是由于民间要用的采集,生态资源的破坏,已列为濒危药用植物。近年来,国内不少科研究机构相继用组培快繁种苗,进行人工栽植,以期达到企业化生产。金线莲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及大洋洲[4]。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及东南亚各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南部台湾、海南等省区[5],其中以闽、浙、赣为主产地。金线莲的种子呈细小的粉状,种子由未发育的椭圆形胚及单层细胞构成的种皮所组成,发芽时必须有某种真菌侵入,将种子胚细胞中的淀粉转化为糖,才促进萌芽生长,是野生金线莲资源稀少的重要原因之一[6-8]。金线莲植株矮小(高仅4-18cm,茎径0.5-2m),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再加上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也是野生金线莲资源稀少的又一重要原因[9]。在自然界,金线莲是许多虫、鸟、鼠、蛇等喜食的植物以及遭到许多微生物的危害[10-11],同时自然条件的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人为盲目采挖[12],也导致金线莲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所以组织培养技术在金线莲的快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金线莲的组培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金线莲生物学特性 金线莲喜凉爽、阴湿、弱光的生态环境,要求土壤腐殖质丰富,林间荫蔽度约为60-80%,空气相对湿度约为85-95%的小环境。多生长于群落结构完整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下的山涧、沟谷两侧的枯枝落叶层上或阴湿石头间的腐质土上。适宜温度20-25℃。多数学者认为在海拔300-1200m均有分布,尤以海拔300-600m的中低丘陵区分布较多[13]。但刘贤旺等[9]发现其在江西的海拔500-1300m分布较多,张铁等[14]也发现分布于文山的海拔800-1600m的地方。 金线莲为陆生兰[15],多年生草本,高4-18cm,根茎细软,茎圆筒形,先端直立,基部匍匐状,茎节明显;叶互生,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卵形或圆卵形,长1.5-3.5cm,宽1-3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上表面黑紫色,有金黄色脉网,下表面淡紫红色。金线莲的花期在福建一般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开花时间多在午夜,气温为22-25℃、相对湿度86%-95%时开花多,高地比低处开花早,后开的花不稔[16];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有1-6朵松散的花,花序梗长8-13cm,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状披针形。除药用外,金线莲兼具赏叶和观花之功用,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花卉珍品。 2.外植体的选择 目前用于金线莲组培的外植体主要有:腋芽茎段[17]、带叶茎段[18]、茎段(不特别注意是否有芽、节、茎)[3]、茎尖、种子及芽[19]、叶[18]、带节茎段[2],报道还发现金线莲根状茎组培初代芽的诱导率不高以及根状茎诱导的再生幼苗的移栽中比茎节再生苗和原球茎再生苗的成活率高。另外范子南等[3]研究认为在金线莲组培中,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间是5月。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时间采集的外植体,其组培结果可能不相同。 2.1腋芽茎段培养 陈汉鑫,王雅英等[20],观察发现,顶芽教腋芽更容易萌动,腋芽以丛生生长为主,顶芽则以伸长生长为主。在培养1个月后将诱导吃的芽切成带1-2个腋芽的茎段,接到增殖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前低光照,随后可适当增强光照。 2.2原球茎培养 一般而言,原球茎培养途径的增殖速率要大于丛生芽培养途径[21,22]。陈钢等[21,22,23]在研究中发现组织培养金线莲产生类似胚的原球茎,且类原球茎经过组培也可获得完整植株。首先,在诱导初代类原球茎时,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不同产地外植体、不同部位接种材料对原球茎的诱导率都产生很大影响。外植体以广西产金线莲的诱导数量最多,福建产的金线莲次之,台湾产的金线莲不能诱导出原球茎。接种材料以种子为最佳,诱导率达90%以上;中部茎节的诱导率明显高于根状茎和近顶部茎节。接种25d后,在外植体上就可先后分化出乳白色原球茎。 然后用类原球茎进行增殖继代。金线莲类原球茎增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