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 [考纲要求]  1.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1 周 一、商政治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3.影响 4.崩溃: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概念辨析] “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指(战国之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 [图示图解] 宗法制的要点 主题一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 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 (1)积极影响: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对后世影响: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而且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王侯。 讲史料 史料一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史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史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导读 史料一说明“封建”的含义。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的目的。史料三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练史料 史料 西周分封示意图 探究:结合图示信息,试从分封制的对象、分布区域、影响等角度说一说分封制的特点。 答案 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布:王族是分封的主体,占据战略要地,体现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影响:图示直观地展示出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疆,形成了拱卫王室的政治格局。 主题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讲史料 史料一  导读 根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史料二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导读 史料强调同族、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练史料 史料 (2013·安徽高考,节选)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探究:史料中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 答案 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答案 C 解析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2.(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答案 A 解析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