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VIP

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内容 第 一 单元(章)第 3 课(节):《我的第一本书 》 (第__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教学重点) 3.赏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4.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教学重点) .赏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一、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2.背景资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3.字音字形 马鬃(zōn)   磨蹭(cèng)    塾师(shú) 脊背(jǐ) 凄惨(qī cǎn) 掺和(chān) 驮灯(tuó) 哄堂大笑(hōng) 4.词语解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磨磨蹭蹭:形容动作迟缓。 5.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指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引发出父子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文中写了哪些温情?请举例说明。 (三)语言品析 本文语言风趣、幽默,更意蕴深长。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含义的理解。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作业设计 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国语课本情有独钟,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什么?请简述你喜爱的理由。 一、新课导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有自己的第一本书,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第一本书”在我们记忆里渐渐淡忘,只因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生难忘,因为那书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去体味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明确:(1)既指小学一年级的半本国语课本;又指“我”人生的第一课。(2)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将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修补成两本书。 整体感知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1—13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第四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明确: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明确: 1.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