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pdfVIP

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pdf

2007年第ol期 学置教■研究 No.01,2007 inPreschoolEducation SerialNO.145 (总第145期) Studies 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术 邓达球术易连云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 [摘 要] 儿童道德教育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基石。在儿童道德教育已有的范式中,存在着 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个体道德叙事作为儿童道德教育的新范式,体现了对儿童生命价值与实践 的尊重,其展开有静态表达和动态生成两种形式。 [关键词]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范式 当前儿童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儿童 自由地选择,也不能自由地体验和感受生活,更不 叙事性思维的特点,忽视了故事的价值和作用,忽 能自由地为“我”和“他者”负责,这样的道德教育注 视了叙事法的情境性。许多教师和家长甚至没有时 定是要失败的。现有的儿童道德教育课程试图从制 间给孩子讲故事,更多地是代之以道德知识的灌输 度上规制道德知识,形成一个宏大的道德知识图象 和规则的教导,这是一个令人非常遗憾的事实。正 和道德知识秩序,但是作为缔造心灵秩序的外显 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根据时代特点,如何根据 “符号”,道德知识“格式化”的前提与儿童道德教育 儿童叙事性思维的特点,给叙事特别是道德叙事这 的目标取向是相背离的。强调致知,忽视本真生活 一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赋予新的内涵与活力是一 经验和理智以外的其他生活时空,用“知识”来抽象 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和割裂“生活”,必然会导致对儿童“生活”的遗忘。 3.忽视传统道德文化资源。 一JL童道德教育呼唤新的范式 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是 (一)对现实的儿童道德教育范式的批判 民族认同的根据。在现实的儿童道德教育中,去传 1.违背儿童心理思维特点。 统道德文化酿成道德教育的“无根性”是当前道德 根据布鲁纳提出的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 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仅对传统道德文 这两种思维模式及其特点,儿童的思维更多地具有 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因而随意地抛弃传统道德,同 叙事性思维的特征,叙事在儿童社会性和道德认识 时又对现代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以致在迷失文化根 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时,叙事是儿童道德教育 源认同之后出现“被迫性”的现代性追随,导致当前 的基本途径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儿童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茫然。 的内容和方法侧重于例证性思维和抽象道德观念 4.儿童道德教育方法的异化。 的灌输,其弊端是道德教育疏离于儿童的心理世 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两方面看,我国的道德教育 界,凌驾于儿童的生活世界之上。”川 至今仍然把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对儿童施 2.剥离儿童的生活基础。 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而所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 在现实的儿童道德教育中,成人往往把儿童看 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儿童符合规范的行为习 成是一个旁观者,而非自由、能动的主体。儿童不能 惯的养成。这样的道德教育过程也就是科尔伯格所 收稿日期:2006—11-12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中国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生命·实践’学校德育体系 构建”(课题编号:BEA060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邓达,E—mail:dengda666@tom+conl 批判的,用刻板的灌输、管理与训练等方法,强制儿 解于我们“高度重视”的道德教育之中。这不能不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