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quot;科学困境quot;.pdfVIP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quot;科学困境quot;.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amp;quot;科学困境amp;quot;.pdf

第48卷第1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月 V01.48No.1 of Normal andSocial 2009 JournalHuazhong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s) Jan.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困境” 金忠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 满足人类理论需求和娱乐需求的心理目的,是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代科学引 入中国后,嫁接的却是反娱乐化、非趣味化的经世致用的实利教育传统。中国民众对科学知识实 用性的追求,折射出民族文化教育的传统乃至民族的心理特征,从而使科学的发展处于“困境”。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科学困境 育的推崇,是一种被动式的对外来军事、经济、文化 强势力量的应对,这种应对随着时代、社会变迁发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现代)的历史进 挥着不同的功能。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思想和模式, 程中,也许没有一个词汇比“科学”更富魅力了,有 无论是在帮助中国人挣脱传统精神枷锁的“解放” 学者甚而认为,“科学”作为一个抽象、笼统的“词”, 过程中,还是因受外来利益的支配从而不自觉地被 是“二十世纪以来被引入的诸多西方思想中,与中 “奴化”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在某 国文化整合得最成功的观念”。① 些历史阶段和某些情况下,移植进来的教育模式被 实际上,早于20世纪,在19世纪的中叶,中国认为是对华进行奴化的象征,那么在另一些阶段和 的先知先觉者已察觉到了科学的力量。当然,对这 场合下它们是为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动员全社 种力量的认识,伴随着洋枪洋炮这一外化的科学形 会走向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有效工具。这所有情 式即军事技术的威力对中国社会的长驱直入。自 况下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内部条件”。o 此以后,科学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就居于突出 中国教育变革所面对的内部条件是历史和现 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揭橥的两面大旗,即“塞先 实的双重纠葛,就历史传统而言,儒家教育自汉代 生”(科学)与“德先生”(民主),尽管其后有“瑞先取得正统地位后,就占据了正规学校教育的中心地 生”(革命)的时代主旋律(特别在革命战争年代),位,课程知识内容也由先秦的“六艺”一变而为“五 但科学及其科学教育始终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经”,再变而为“四书”,也就是由政治的、社会的、伦 梦牵魂绕、挥之不去的现代化主题。 理的、艺术的、军事的、文学的、算术的等综合性学 应该看到,中国自身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实学教 问修养渐趋向于儒家经典知识乃至个体伦理修身 育传统,从先秦墨子的功利教育,到南宋事功学派 的单一化途径发展。所谓汉代教人“做官”,宋代教 的实践,再到明清之际功利教育(实利教育)的流 人“做人”,就是对中国传统教育高度“政治化”、“伦 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科学(包括技术)教育的潜在 理化”的形象描述。于是,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 影响。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背景中,一方面有着 地位在不断降低,“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 “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儒家义利观,另一方面也有着 庶人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 “合其志功而观之”的墨家义利观,而在经世致用的 不器”、道高于器的思想在传统读书人心中形成了 价值观制导下,儒家也并不绝对排斥实利(包括科 根深蒂固的价值趋向模式,科学往往与“奇技淫巧” 学技术)对国计民生及其文化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