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治的材料度和方法考料世新文院洪教授寅恪王安先生序王安先生其容及治方法殆可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物上之文互相凡於考古及上古史之作如殷卜中所先公先王考及鬼方昆夷狁考等是也二曰取族之故吾之籍互相正凡於金元史事及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考等是也三曰取外之念固有之材料互相凡於文批及小曲之作如及宋元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此三之著作其性固有同所用方法亦不符要皆足以移一之而示者以吾他日文史考之途多恐亦以出三之外一人名中的人里王安先生年年月光三十二年丙午三十三月集此二年所填刊之署曰人甲稿先生中人二
“從王國維學術,談治學的材料、態度和方法”參考資料(世新文學院長/洪國樑教授)
1. 陳寅恪〈王靜安先生遺書序〉:
王靜安先生……其學術內容及治學方法,殆可舉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凡屬於考古學及上古史之作,如〈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鬼方昆夷玁狁考〉等是也。二曰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凡屬於遼金元史事及邊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兒堅考〉等是也。三曰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凡屬於文藝批評及小說戲曲之作,如〈紅樓夢評論〉及《宋元戲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此三類之著作,其學術性質固有異同,所用方法亦不盡符會,要皆足以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吾國他日文史考據之學,範圍縱廣,途徑縱多,恐亦無以遠出三類之外。
一、《人間詞話》書名中的「人間」問題
2.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1927年12月):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三十歲。三月,集此二年所填詞刊之,署曰《人間詞甲稿》。蓋先生詞中“人間”二字數見,遂以名之。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三十一歲。十月,又彙集此一年所填詞爲《人間詞乙稿》,入《教育世界雜誌》中刊之。(按:後來將《人間詞甲、乙稿》合刊,改名爲《苕華詞》)
(宣統)二年,庚戌,三十四歲。九月,撰《人間詞話》成。
3.蕭艾《王國維評傳》(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
他的詞集和詞話,都以“人間”命名,趙萬里說:“人間二字數見,遂以名之。”其實未必如此。蓋王氏認爲:文學“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爲主”,這才是“人間”取義之由來。
4.詩話、詞話或曲話用作者的號命名,如:
六一詩話(歐陽修,號六一居士)、滄浪詩話(嚴羽,號滄浪逋客)、後山詩話(陳師道,號後山居士)、升庵詩話(楊慎,號升庵)、甌北詩話(趙翼,號甌北)、蕙風詞話(況周頤,號蕙風)、李笠翁曲話(李漁,號笠翁)用所居命名,而所居之名有的也成爲他的號,如:冷(泠)齋詩話(洪覺範-釋惠洪)、麓堂詩話(李東陽)、薑齋詩話(王夫之)、白雨齋詞話(陳廷焯)以字命名,如:彥周詩話(許顗,字彥周)用生活情趣等意義命名,如:瞿佑《歸田詩話》、吳喬《圍爐詩話》
5.王國維詩、文、學術著作集:《人間詞甲稿》、《人間詞乙稿》(後合併爲《苕華詞》)、《靜安詩集》、《靜安文集》、《永觀堂海內外雜文》、《觀堂集林》
6.羅莊錄王國維《人間校詞劄記》(《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0卷1號-1936年1月),有王國維校《樂章集》和《山谷詞》校畢之後題識數則,其中有一則說:宣統元年二月朔日,以葉申薌《閩詞鈔》本校勘一過。人間。
7. 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
先生諱國維,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
8.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手稿影印本(2008年5月北京文物出版社),附羅振玉致王國維信劄原件影印本,有三劄稱「人間先生有道」。
9.劉克蘇《王國維評傳》(2002年4月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國維有一個號,就是「人間」。王國維就是「人間」。這個號有個來歷,因爲「人間」二字,王國維在詞中經常使用。於是就有人笑話說:「你的詞就叫人間好了。」王國維欣然同意,並且羅振玉還給他專門刻一枚「人間」二字的印章。後來王國維爲人題詩詞,就常用這一枚朱印。他的膾炙人口的《人間詞》、《人間詞話》,取名就是這樣。
二、「二重證明法」與「二重證據法」的時代意義問題
10.王國維《古史新證》第一章《總論》:
……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爲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爲之。
11.王國維〈明堂廟寢通考〉(1913年,羅振玉編《雪堂叢刻》本):
居今日而欲考上古之制度,將安所正哉?自周之衰,禮樂放失,有司失傳于前,諸侯去籍于後;六藝之書,七十子後學所述,固已掇拾於殘缺之後、放廢之餘,欲以窺三代盛時之制,固非易矣。中更秦火,重以挾書之律;漢興以後,其出於山岩屋壁者,或以無師而學絶,或入秘府而書亡。……故協於彼矣,而或違於此;通於理矣,而或闕於數。異說百出,無所適從。即有調停甲乙之間,斟酌理會之數,而文獻無征,終不能使人信其必然。然則居今日而欲言古制,將安所正哉?宋代以後古器日出,近百年之間燕、秦、趙、魏、齊、魯之墟,鼎彜之出蓋以千計,而殷虛甲骨乃至數萬。其辭可讀焉,其象可觀焉。由其辭之義與文之形,參諸情事,以言古人之制,未知視晚周秦漢人之說何如?其徵信之度,固已過之矣。……
然則晚周秦漢人之書遂不可信歟?曰:不然。晚周秦漢之際,去古未遠,古之制度風俗存於實事者,較存于方策者爲多。故制度之書或多附會,而其中所見之名與物不能創造也;紀事之文或加緣飾,而其附見之禮與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化碳排放解决方案.docx VIP
-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7数学工程问题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阿拉伯帝国-“十校联赛”一等奖.docx VIP
- 古建筑工程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docx VIP
- 碳管理,碳核查,碳足迹,碳中和评价流程.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 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ppt
-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doc VIP
- 西门子SINUMERIK808D编程和操作手册车削第一部分:操作.pdf VIP
- 思考,让我们不断前行 前行广释第四十八课思考答案.doc VIP
- 供热管网施工应急处理措施.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