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概念与范围
國學概念與範圍
國學之定義
「國學」此一名詞起源於清代,泛指中國的一切學術。其之所以訂名,乃是由於西方學術思想,於清中葉之後,隨著列強的一併進入中國,對於中國本有之傳統學術,產生極大之衝擊與影響。國學之範圍又可分成漢學與宋學。
漢學之名亦起於清代,乃因研究學者認為,從宋代開始的學術研究方法,演變到明末清初時,逐漸變得空泛不著邊際,甚至多為空談議論,沒有根據。因此倡議回歸漢代研究學術的精神,著重實務、經世致用,以及嚴格的考據功夫,以其源起於漢代並與自宋代開始的學術研究方法相對,而稱之為漢學。而由宋代開始的學術研究方法與內容稱宋學,其以經典的義理思想之闡發為主。另外西方稱中國學術亦稱漢學,因漢是中國的另一個代名詞。
漢學
以考據及通經致用為主,此所謂之經是指詩、書、易、禮、春秋五經。當中國學術之發展經過先秦時期之蓬勃發展後,進到秦代,卻遭遇了一場空前之浩劫。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議,除所謂「車同軌,書同文」對國家統一有貢獻的建議之外,「焚書坑儒」卻是對學術發展進行一場思想上之統一。當時除了種樹、醫書、卜筮之書、法家之書外,其他一律禁燬,百姓若要學習則以吏為師。如此的舉動,除銷毀不少外,也没入了不少於藏室之中,而有未交出者,則想盡辦法加以保存。雖然當時並未將天下之書全然銷毀,但已是一場學術空前的災難。其後又經項羽火燒咸陽,將本未被毀置於藏室的書燒得精光,如此一來對於先秦學術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進到漢代之後,典籍傳世者少矣,只有少數秦之博士,以所擁有之經書殘卷,加上個人記憶,教學於鄉里間。其後帝王命學者前往學習,並以口述筆錄的方式加以記錄與整理,因用當時通行的文字所寫,故後世稱為「今文經」,以與稍後因挾書令廢而紛紛出籠的以漢之前文字所寫的「古文經」做區隔。也因為如此而有「今古文之爭」,所爭的是立於學官、博士,取得官學主導的地位。
由於不論「今文經」或「古文經」都有其缺漏之處,必須進行考據、校勘、整理之工作,因此漢代的考據學、文字學相當鼎盛。另外,由於漢成立,百廢待舉,雖施行「黃老無為之治」,但也需要有所依循與參考,故漢代研究經書,多重視「通經致用」,即在政治上發揮指導的實用價值。此由官方所主導的經學,成為漢代重要的學術內容。但此種方向所產生的弊端是因與政治利祿相結合,導致學官博士們黨同伐異,排斥異己。且自己又落入家派的囚籠中,使得解經變得瑣碎,加上今古文之爭,相互攻伐的情形屢見不鮮。
宋學
宋學者,乃是指由宋代所興起的研究經籍的方法,由於對於自漢代以來之學術研究傾向,產生懷疑與不滿,並且認為其並不能直指孔孟學術之本真,且自六朝以來,經學有逐漸衰微之傾向,而漸由佛、道取代之,為重振三代聖賢之義理,就必須針對本身的學說內容進行反省。故另闢蹊徑,學習佛教之方法,以闡發經書義理思想之方式來研讀經籍,故又可稱之為理學。就《易》、《論語》、《孟子》、《禮記》等較富哲理性的經籍加以研讀與詮釋,探究天道性理之範疇,包括宇宙本體問題,心性問題,以及心性與本體、事物的關係問題,並及於修養的功夫。受到佛道之刺激,以期超越佛道、重振儒家聲威。
宋學之所以有異於以往之學術道路,除了如上所述學術本身的問題外,尚有因為國家社會所引起的問題。宋代自太祖以下,由於重文輕武(1、杯酒釋兵權,剷除政變之禍根。2、不殺讀書人,對學術採取尊重和保護的措施。),使學術之發展鼎盛,但也因為如此,使得宋代的國力更加削弱,產生嚴重的內憂外患。因此宋代多根據《春秋》講「尊王攘夷」、據《周禮》論施政措施,便與宋代之政局息息相關。而此學術發展一直影響到明末清初。
「經」
中國的學術發展若以典籍區分,自魏晉以來,大體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其中以經的地位最為崇高。經書被視為古聖王經世政治之正典,且其又是所有學術之開端,其重要性自是相當高。
「經」是何意?根據許慎《說文解字》:「經,織從絲也。」及本是織布機上縱貫的絲線,令緯線有所依附,所以「經」字引申而有「綱紀」之意。也就是具有典範之意的典籍,都可冠上「經」之名。而將《詩》、《書》、《易》等書冠上經之名直到戰國晚期方漸漸形成。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其於戰國末期由莊子後學所加以並舉而成,由此亦可知,所謂「六經」事實上本非儒家之專利,而是當時可供所有學者運用研讀的文獻、典籍。
十三經
《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孟子》、《爾雅》、《孝經》。出現於南宋光宗年間,其後遂為定數。乃以六經為基礎,經歷代不斷之增衍,到宋代之後十三經的數目方完全底定。
《易經》
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經書,本稱《易》,又稱《周易》,《易經》之名最晚出。《易》之初始,重為六十四卦,用以占筮。相傳伏羲氏畫掛,重掛則據司馬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交通运输类】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物价局精编.pdf VIP
- TD-JZ2006-6001西南设计院预埋件图集.pdf
- 01J925 1 压型板屋面.PDF VIP
- 视听语言 镜头运动.pptx VIP
- 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八年级物理问卷.docx VIP
- JB∕T 5317-2016 环链电动葫芦.pdf VIP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语文试卷.doc VIP
- 风电机组专项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doc VIP
- 风电机组专项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自查.pdf VIP
- 工厂生产管理制度(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