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女性骨盆 女性骨盆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
第二章 女性骨盆女性骨盆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必经之路,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到分娩。因此,对其构造和特点,应有较清楚的了解。
第一节 骨盆的组成
一、骨盆的构成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图13)。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图13 骨盆
两侧髂耻线及骶岬上缘的连线形成骨盆“骨盆界线”。该界线将骨盆分成上下二部,上为大骨盆或称假骨盆,下为小骨盆或真骨盆(简称骨盆)。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时增大的子宫,但与分娩无关。临床上可通过观察大骨盆的形状和测量某些径线等,来间接了解真骨盆的情况。
二、骨盆的关节(一)耻骨联合 两耻骨间有纤维软骨联接。
(二)骶髂关节 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三)骶尾关节 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径线增大。
三、骨盆特点
(一)骨盆四壁 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二)骨盆入口 近乎圆形或椭圆形。
(三)骨盆出口 宽大、坐骨结节间距宽阔。
第二节 骨盆腔骨盆腔为一前短后长的弯曲圆柱形管道,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儿在产道中的行经过程,现将骨盆的形状,按以下三个平面分别叙述(图14)。
图14 骨盆腔三个平面示意图
由上至下为入口平面、中平面、 出口平面
一、入口平面
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盆腔的入口),呈横椭圆形,径线如下:
(一)前后径 为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又称骶耻内径,平均长约11cm.
(二)横径 是入口平面最大径线,为两髂耻线间的最宽距离,平均约13cm.
(三)斜径 左右各一条,为一侧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长约12.5cm.从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者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 临床上以前后径为最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后径较小,将影响儿头入盆。
二、骨盆中段
中上段为骨盆腔的最宽大部分,近似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的中点,两侧相当于髋臼中心,后缘位于第二、三骶椎之间。下段为骨盆的最小平面(所谓的中平面)系耻骨联合下缘、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前后径约11.5cm,横径(坐骨棘间径)长约10cm.
三、出口平面
由两个以坐骨结节间径为其共同底线的三角平面组成。前三角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边为耻骨降支,后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骨结节韧带。坐骨结节间径,即出口横径,平均长9cm.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间距离为其前后径,平均长9.5cm.分娩时尾骨尖可向后移1.5~2cm,使前后径伸长至11~11.5cm.两侧耻骨降支在耻骨联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耻骨弓。由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前矢状径”,平均长6cm;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称“后矢状径”,平均长9cm.临床上单纯出口平面狭窄少见,多同时伴有骨盆中平面狭窄。
四、骨盆地
骨盆地是指连接骨盆腔各平面中心上噗的假想轴线。此线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侧向下向前。
第三节 骨盆底骨盆底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封闭骨盆出口,并承载和支持分腔内的器官。
一、外层 为会阴浅筋膜与肌肉组成,包括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均会合于阴道处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会阴中心腱。
二、中层 为尿生殖膈,覆盖在耻骨弓及两坐骨结节间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
三、内层 称为盆膈,由提肛肌、盆筋膜组成,为尿道、阴道、直肠所贯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