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经验。方法:对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穴位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适当期针对不同面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肌肉锻炼等康复训练手段。以5天为1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结果:本组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治愈93例(88.6%),显效9例(8.57%),有效3例(28.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针灸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81-01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外斜、口僻等,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感染性病变、耳源性疾病、颅底肿瘤、外伤、中毒或血管机能不全等都可引起周围性面瘫[1]。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初期,进行以针灸为主的临床治疗,目的在于恢复神经的功能,而后期治疗,目的在于设法纠正畸形和改善面部器官功能,恢复不满意。本文在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生活护理、面肌锻炼等康复训练手段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针灸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44.8岁。全部病例病程均超过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②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眼睑不能闭合,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④伴有同侧感觉障碍;⑤排除标准:因中枢性面瘫、颅脑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
1.2 穴位选择。
1.2.1 针剌治疗。主穴:百会,患侧风池、翳风、四白、牵正、下关、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双侧足三里、合谷等。配穴有太阳、蹙额、迎香、人中、太冲、丰隆等。配穴的扎针与否由病人的具体病症决定。针刺方法:50mm长30号针常规消毒后,翳风穴直刺越0.5~1寸,牵正朝耳垂方向斜刺约0.5~1寸,于两穴针上接通6805型电针治疗仪,参数设置为:断续波,弱刺激,至患侧面肌产生略微跳动为宜;面部其余各穴向翳风方向平刺越0.5~1寸;用神灯照患侧面部,留针20~30min。
1.2.2 治疗器具。华佗牌不锈钢针30号,常规消毒后行针刺,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根据症状每次选用3~4个1次/d,5次为1疗程,休息2d,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4~6个疗程。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训练,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需求,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关心、体贴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眼睑闭合良好;显效:面肌功能基本恢复,面部肌肉运动时有轻微功能障碍;有效:面部运动功能部分恢复,面部静止状态仍不对称,但有所减轻,口眼歪斜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统计与结果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本组10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治愈93例(88.6%),显效9例(8.57%),有效3例(28.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
3 讨论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病毒、风寒、缺血、自身免疫、手术等原因,引起面神经所支配的运动纤维功能受限。穴位针灸治疗能起到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血管功能作用[2]。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康复锻炼指导等,维持患者乐观的心态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康复训练中,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3.1 功能锻炼。进行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训练,可维持面肌的运动功能,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协调,指导患者进行如提起眼眉,紧合双眼、浅笑(不露齿)、拉开嘴角、吹口哨、“嘟”长嘴、皱眉头、鼓腮、皱鼻梁等动作,甚至是用饮管吸水都可以。
3.2 眼睛护理。由于眼睛无法紧闭,也没有眨眼等反射动作,所以为避免眼睛发炎,患者需要佩戴太阳眼睛外出,以防阳光或异物的伤害;眼睛若感干燥,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眼药水;晚上睡觉时,应用消毒纱布盖眼睛或戴眼罩,以免受异物伤害。
3.3 口腔及饮食护理。因咀嚼肌肉麻痹,食物容易留于齿缝间,所以患者应经常漱口及时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嘱患者适当咀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清洁及锻炼咀嚼功能。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