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情境与反应策略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pdfVIP

危机情境与反应策略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机情境与反应策略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

‧公共行政學報‧第四十二期 〈研究論文〉 民 101年3月 頁 73-98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危機情境與反應策略之研究 —組織與受眾認知落差之分析* 姚惠忠** 《摘要》 本研究以實驗法,探討可能存在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各種認知落差。研 究發現,情境認知落差與期望落差皆普遍存在,且這些落差顯著負向影響 政府的聲譽,並顯著正向影響民眾的負面口碑。民眾會根據其情境認知產 生相對應之期望,若官員只根據其情境認知而作出決策,當兩造情境認知 產生明顯差異時,就會產生期望落差。本研究發現,情境認知落差的存 在,是期望落差產生之根源,也是導致政府形象重挫的原因。 關鍵詞[ ] :危機溝通、危機情境、反應策略、情境認知落差、期望落差 投稿日期: 100 年 7月 14日;接受刊登日期: 101 年 3月 10日。 * 本文根據國科會研究計畫「候選人競選危機情境、形象修護策略與效果之研究」(NSC 98-2410-H-212-009 )部分研究成果改寫而成。作者衷心感謝兩位匿名審稿委員所提供的 精闢指正與建議,讓本文在論述的邏輯與文獻資料的完整度上改善許多。當然,本文若 有不妥或錯誤之處,仍由作者自行負責。 ** 姚惠忠為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副教授,e-mail: yao@mail.dyu.edu.tw 。 ‧73 ‧ ‧公共行政學報‧第四十二期 民 101年3月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族群對立嚴重、自然災難頻傳、人類貪婪作祟、疏忽在所難免、再加上不確定 性極高的競爭挑戰,在在顯示出,危機發生之頻率及其所造成之損害程度,都較以 往為高且巨。從 911 恐怖攻擊、SARS 、四川大地震、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到台灣 的八八水災、塑化劑風波皆有明證。在這危機環伺的大環境中,不管是個人、企 業、政府甚至是國家,隨時都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危機侵襲。更由於科技的日新月 異、資訊傳遞管道的多元化與即時性,危機的威脅以及所影響之層面也就更加嚴重 與廣泛。 Caponigro 指出,危機是指可能對組織信譽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對組織而 言,通常是已經或即將失控的局面(轉引自陳儀、邱天欣,2002 )。Lerbinger (1997)強調危機可能會損害組織的形象、獲利、成長,甚至影響組織的生存。吳 宜蓁(2002 )認為危機就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所爆發的緊急事件,若不立刻在短時 間內做成決策,將狀況加以排除,就可能對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造成重大的威脅。因 此危機發生後,組織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情況、了解原因並對外公佈資訊 (Sturges, 1994 )。 朱延智(2002 )指出,危機處理的第一要務是溝通。詹中原(2004 )更強調, 持續的溝通是恆久不變的原則。Hearit (1996)認為,運用有效的策略散播資訊, 可維護或增進組織的正面良好形象。Coombs 與 Holladay (2005 )也指出,危機發 生後之溝通,可用來修復組織形象或預防形象受損。Ulmer 、Seeger 與 Sellnow (2007 )更強調,危機期間的溝通尤其具挑戰性。溝通儼然成為決定組織受危機影 響程度的最重要變數。 既然溝通如此重要,按理說組織應該深諳其理。但綜觀組織在危機中之表現, 卻往往令人不敢恭維。以八八水災為例,「莫拉克颱風是一場自然災害,應屬危機 責任相對較輕的『受害者群』事件。綜觀政府於危機期間所做之回應,其回應雖包 含較順應型的溝通策略(道歉、補償、修正行動等),就理論而言,這樣的溝通方 式應可紓解民眾的不滿,但多數民眾仍然不滿意政府在危機期間的表現」(姚惠 忠、鄭婕妤,2011 :38-39 )。為什麼自然災難會演變成政府的危機? 組織所言所行經常無法獲得標的對象認同,反而導致更嚴重的負面效果,究竟 何以致之?情境式危機溝通理論(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 ,以下簡稱 ‧74 ‧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