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巧用教学方法.doc

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巧用教学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巧用教学方法

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巧用教学方法幼儿心理学是中职学校幼儿师范专业的必修学科之一,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因此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授方法,比如讲解法、案例法、演示法等,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局限,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到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对于一些纯理论的知识,中职学生觉得太深奥、不感兴趣、不想听,又或者听了却是一知半解,在实际工作中“会说不会做”,甚至觉得该课程无用武之地。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师范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建构,也影响了他们毕业之后进行高效而科学的工作。因此,如何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点便成为了基础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在幼儿心理学课程中适当引入游戏法、分组探究法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游戏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在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借助游戏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 案例一:找镜子 中职学生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很多学生一开始就是奔着这种“神秘”而来的。因此在导言课中引入游戏,即可以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疑惑,又可以使学生保持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名学生扮演找镜子的人,先走出教室不许偷看。由教师另外指定一名学生扮演“镜子”,全班同学要跟着“镜子”不停地做同样的动作。“镜子”时而迅速地变换动作,全班同学也跟着换动作。游戏开始后找镜子的人回到教室开始找“镜子”。找对了交换角色后继续游戏,连续三次找错则受到相应的惩罚,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连续2-3次后,教师告诉学生:心理现象并不神秘。听到要做游戏就有兴趣,需要听教师讲规则并记住,游戏时需要集中注意力,根据观察和经验做出判断。找对了感到高兴,找错了有些懊恼,虽然有些难度,但还是会坚持。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游戏时的体会,并把这些跟心理现象有关的词语(划线的词语)罗列到黑板上,接着利用讲解法等讲心理现象的内涵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案例二:看不见的猫 在学习“注意”这一章时,教师在课前选出十名同学,分成两队,分别穿红、蓝不同颜色的校服,随意互相抛接球。另外指派一名学生穿着红色校服,戴猫的头饰,混入两队悄悄地走一圈。游戏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记住红队同学共接到了几次球。整个过程用相机拍摄。 这是一个心理游戏,用来测试注意力。游戏结束后,大多数的同学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但是当教师问道:“你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那只神秘的猫了吗?”大多数同学都说没有。于是教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提问:“要完成刚才的任务,需要什么条件?”(答:集中注意力)“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那只猫呢?”(答:注意具有指向性)然后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如果教师能够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游戏,并将它们与理论教学相整合,那么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也能趣味无穷,学生也能相对轻松地掌握知识。 二、分组探究法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将理论知识简单化,以便于学生消化吸收,而幼师学生也习惯了这种经过教师加工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习上存在依赖性,学习效果不理想,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组探究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 分组探究法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讨论问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比较适合于解决难度适中的知识内容。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实力均衡的小组,每组4-6人,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告知,并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或若干部分,由各小组分别承担相应部分。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搜索资料、讨论、总结。在正式上课的时候,由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对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每组每次上台阐述的代表应轮流调换。最后由全班学生和教师一起来评价,对于讲得好、有新意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并将所得分数计入期末成绩考核。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互助精神。 案例三: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以全班48人为例,可以分成12组,每组4人。在上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学习内容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