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兔体表真菌病综合防治措施思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兔体表真菌病综合防治措施思索

对兔体表真菌病综合防治措施思索[摘要]文章介绍了真实病例,结合实际客观分析了兔体表真菌病的病原,受感染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特别是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基础上详细给出了详细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体会,以期对其它地区治疗该病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兔体表真菌病病原;诊断要点;类症鉴别;预防治疗措施 兔体表真菌病又称皮肤霉菌病、毛癣病,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感染皮肤表面及其附属结构毛囊和毛干所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感染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的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人和其他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毛癣菌和大小孢霉菌。这些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中,在一定条件下可感染家兔。病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耐干燥,对一般消毒药耐受性强,对湿热抵抗力不太强。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本菌无效。消毒常用碱性药物与3%甲醛溶液。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与品种的兔均能感染,幼龄兔比成年兔易感。经健兔与病兔直接接触,相互抓、舔、吮乳、摩擦、交配与蚊虫叮咬等而感染。也可通过各种用具和人员间接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家兔营养不良,污秽的环境条件,兔舍与兔笼、用具卫生条件差,多雨、潮湿、高温,采光与通风不良吸血昆虫多等,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发病开始多见于头颈部、口周围以及耳部、背部、爪等部位,继而在四肢和腹下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被毛脱落和皮肤损害。患部以环形、凸起、带灰色或黄色痂皮为特征。3周左右痂皮脱落,呈现小的溃疡,造成毛根和毛囊的破坏。如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常引起毛囊脓肿。另外,在皮肤上也可出现环状、被覆珍珠灰状的秃毛斑以及皮肤炎症等症状。 3.病理变化 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为表皮过度角化,真皮有多形白细胞弥漫性浸润。在真皮和毛囊附近,可出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4.实验室检查 患部用75%酒精擦洗消毒,用镊子拔下感染部被毛,并用小刀刮取皮屑。将病料放在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数滴,加温3~5min,以不出现气泡为度,盖上盖玻片压紧后镜检,可见分枝的菌丝与在毛上呈平行的链状排列的孢子。用紫外线灯检查,小孢霉感染的毛发呈绿色荧光,而毛癣霉感染的毛发无荧光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三、防治措施 1.治疗 首先患部剪毛,用软肥皂、温碱水或硫化物溶液洗拭,软化后除去痂皮,然后选择10%水杨酸或制霉菌素软膏、10%木馏油软膏、碘化硫油剂等,每日外涂2次。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25mg,制成水悬剂口服,每日2次,连用14d;或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75g粉状灰黄霉素,连喂14d,有良好的疗效。或用制霉菌素,每千克体重5万单位,口服,每日2次,连用5d。体质瘦弱的兔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20~30mL,加维生素C2mL,静脉注射,每日1次。 2.预防 坚持常年消灭鼠类和吸血昆虫,兔舍、兔笼、用具与兔体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经常检查兔体被毛和皮肤状态,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加强对兔群的饲养管理,不喂发霉的干草和饲料,增加青绿饲料喂量,并在日粮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青绿饲料等。消灭体外寄生虫,定期对兔群用咪康唑溶液进行药浴。病兔停止哺乳和配种,严防健兔与病兔接触。病兔使用过的笼具和用具等用40%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污物和粪便、尿液用10%~20%石灰乳消毒后深埋,死亡兔一律烧毁,不准食用。本病可传染给人,工作人员和饲养员接触病兔与污染物时,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四、病例介绍 2011年8月,响水县南河镇一陈姓养殖户,于2011年6月建简易兔舍一幢,现栏存成年公兔3只,经产母兔11只,后备母兔36只,幼兔、仔兔47只。该陈姓户主从2010年开始,基本一直外打工。2011年他亲戚家养殖长毛兔比较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于是,从2011年6月开始,受他亲戚影响开始发展长毛兔养殖。由于他常年不在家,家中还有8亩承包地,他妻子一人实在忙不过来。走访发现,该户兔舍周围环境条件较差,兔粪尿堆在免舍四周,引起较多蚊虫、苍蝇随处乱飞。料槽、饮水槽脏臭不堪。加之,兔舍建在厨房后边,终日少见太阳照射,通风不畅,饲料简单地用粗粮搭配,营养不均衡全面,兔采食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兔体质较差。从2011年7月开始,该户发现有2只幼兔的口腔周围被毛脱落,其中一只发展到1只前腿、1只后腿均呈现直径约2cm的圆形皮肤肿块,表面有灰色痂皮,再过约20d,发现口角两侧,腿部发现溃疡,毛根破坏,并化脓。户主认为两只仔兔生了兔虱病,随即用20%氰酯乳油5000倍稀释液涂擦,经过4d,发现未见明显好转,后改用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02mg,一次皮下注射,发现效果仍然不好。后请教镇上一张姓兽医,用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