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及儿童健康.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My Documents\My Pictures\照照jpg * * 钙与儿童健康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刘世新 钙的基本性质 原子序数20,相对原子质量40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延展性 元素钙:银白色,熔点851℃,沸点1480℃,密度1.54g/cm3,属轻金属 约占地壳的3%,以化合物状态存在,常见的如大理石(CaCO3)、石膏(CaSO4·2H2O) 代谢 钙的平衡:摄入、吸收、排泄 控制系统:三种激素,即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1,25(OH)2-D3 血钙自稳系统 骨钙库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 三种体液因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调节因素 促进肠中钙吸收 骨质溶解 骨质生成 肾中钙的排泄 肾中磷的排泄 血清钙 血清磷 PTH ↑ ↑↑ ↓ ↓ ↑ ↑ ↓ CT 不定 ↓ ↑ ↑ ↑ ↓ ↓ 1,25(OH)2-D3 ↑↑ ↑ ↑ ↓ ↓ ↑ ↑ 吸收 部位:主要在小肠近端 形式:大部分为被动吸收,小部分为主动吸收 每日食物中钙含量不恒定,约0.5-1.0g,吸收率20%~60%,成人每天可吸收0.1-0.4g 食物含钙量高时,吸收率下降,反之则吸收率升高。 影响钙吸收率的因素 年龄、性别与生理状况 母乳喂养儿的钙吸收率可达60%~70%,成年人只有25% 有利因素:膳食中维生素D,机体阳光照射充足与否;降低肠道pH值,乳糖,氨基酸,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和新霉素等;低磷膳食;体育锻炼;与正常餐饮同时摄入。 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植酸,谷类中常见,形成植酸钙不能吸收 草酸,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竹笋,形成草酸钙不能吸收 食物中碱性磷酸盐 膳食纤维中的糠醛酸残基、脂肪酸 一些碱性药物:抗酸药、四环素、肝素等可使胃肠道pH升高。 分布 骨骼、牙齿:99% 细胞外液:0.1% 血清钙正常为2.25~2.75mmol(90~110mg)/L 非扩散性钙: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无生理活性 扩散性钙:与有机酸或无机酸结合的复合钙和游离状态的钙离子。只有离子钙才有生理活性。非扩散性钙与离子钙之间可互相转换。 三种类型钙的比例: 蛋白结合钙46%,离子钙47.5%,复合钙6.5%。骨骼中大部分钙可随时游离以调节低血钙。 排泄 肠道:100-150mg。 肾脏:主要途径。受PTH和VD调节。正常人每日从尿中平均排出钙160-200mg,最多能达500mg. 钙的摄入量是影响尿钙排泄的决定因素。 钙的生理功能 构成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肌肉收缩与舒张 血液凝固 细胞壁的通透性 神经传递 酶的活性 生物信息传递 人类钙营养状况 据Avioli教授报告,美国国民钙的摄入量明显不足,在49岁以下的妇女中,按美国RDA标准,75%以上处于缺钙状态,美国老人则更糟,每年全美120万骨折病人中,70%系由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人群的钙需要量 美国NIH:1-10岁800mg,11-18岁1200mg, 成人1000mg,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1500mg 我国:中国营养学会定期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 表. 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DRIs) 单位:mg/d 组 别 需要量(AI) 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UL) 婴儿0岁~ 300(母乳喂养儿) 400(人工喂养儿) 婴儿0.5岁~ 400 儿童1岁~ 600 2000 4岁~ 800 2000 7岁~ 800 2000 青春前期11岁~ 1000 2000 青春期14岁~ 1000 2000 成人18岁~ 800 2000 老年前期与老年50岁~ 1000 2000 孕妇(孕中期) 1000 2000 孕妇(孕晚期) 1200 2000 乳母 1200 2000 钙营养状况的评价 骨矿物质含量或骨密度 :双能X射线吸收仪 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计算:可以采用称重法、记帐法、食物频率法或24小时询问法等 钙平衡试验 其他的钙代谢指标:测定血清(浆)钙浓度不能反映机体的钙营养状态血中或细胞内离子钙的浓度。。 双标记稳定同位素技术测量真实钙吸收,在评价钙吸收率时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方法 骨碱性磷酸酶BALP 缺钙的原因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摄入总量呈下降趋势 钙磷比例倒置 缺钙的后果 儿童: 佝偻病、盗汗、惊厥,影响生长发育 孕妇:抽搐、妊高病、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各种疾病 中老年人:骨钙减少、血钙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肌肉痉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无力、结石及老年痴呆症。 长期缺钙引起“钙迁徙” 钙迁徙的恶果: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 骨质减少,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矿物质密度(BMD)降低,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