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的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五的驴

1 2 3 4 5 6 7 包青天——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由于包拯在开封府任职期间执法严明,铁面无私,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当时的百姓都知道包拯,直呼他“包公”。 1 2 3 4 5 6 7 读准字音: 挣(   )钱 辔(   )头 听差(   ) 耷(   )拉 圈(   )栏 懊(   )恼 惊慌失措(  )冒(  )名顶替 zhèng pèi chāi dā juàn ào cuò mào 1 2 3 4 5 6 7 形近字组词: 审(   )伸(   ) 吭(   )杭(   ) 役(   )没(   ) 衙(   )街(   ) 审问 伸展 吭气 杭州 衙役 衙门 出没 街道 1 2 3 4 5 6 7 课本剧 包公审驴 时间:宋朝时期 地点:集市 公堂? 某田庄 人物: 王五(宋朝的一个穷人) ????? 包公(宋朝有名的父母官) ????? 衙役(衙门里当差的) ????? 百姓(围观的群众) ????? 小偷(偷驴的人) ????? 瘦驴(小偷的驴) ????? 毛色发亮的驴(王五的驴)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偷换毛驴 状告毛驴 细审毛驴 找到毛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1 2 3 4 5 6 7 状告毛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王五为什么要状告毛驴呢?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第一幕 [宋朝时的一个小市镇,一派繁荣景象] [王五和胖驴出场] 旁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的唯一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王五牵驴出场,栓驴] 王五:(大声地) 李三: 王五: 李三: 王五: 卖木炭了,卖木炭了…… [王五回到拴驴的树旁,此时,树上拴的是一头瘦驴。 王五:(大惊) [瘦驴叫了几声] (怒气冲冲)________________!我要去报官! 包公审案的故事    有一次,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同时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就不用怕犯法。 1 2 3 4 5 6 7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 细审毛驴   包公是怎样通过瘦驴找到王五的好驴,惩治窃贼的呢?   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这说明他思维敏捷,才智过人。 1 2 3 4 5 6 7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计谋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这句话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能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1 2 3 4 5 6 7   包公为什么能顺利破案呢?你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吗?    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有一旦遇到危难,就会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一生活特点,因此采取了最为有效的手段。 1 2 3 4 5 6 7   本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呢?结果怎样呢?    那个偷驴的贼也使用了计谋,他以为驴不会说话,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实际上他使用的却是愚蠢的计谋,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思维延伸 1 2 3 4 5 6 7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1 2 3 4 5 6 7   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