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测量-物理学试验中心
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测量 引入: 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实验是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测量实验,在大家作实验前我从以下5个方面对实验进行讲述,讲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提问,在作实验前大家要把各个细节都搞清楚: 一、超导的历史与应用 历史 1911年: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 1987年2月16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朱经武与吴茂昆获得转变温度为98K的超导体 1987年2月20日:中国也宣布发现100K以上超导体。1987年3月3日,日本宣布发现123K超导体。 1996:年改进高温超导电线的研究工作取得进展,制成了第一条地下输电电缆。欧洲电缆巨头皮雷利电缆公司、美国超导体公司和旧金山的电力研究所的工人,共同把6000米长的铋、锶、钙、铜和氧制成的线缠绕到一根保持超导温度的液氮的空管子上。 一、超导的历史与应用 应用 本实验的目的: 1、通过本实验对低温物理及测量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2、测量超导材料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曲线; 3、观察超导体的基本特性—零电阻现象;测定超导体的临界温度。 二、高温超导转变温度的测量实验原理 1、概述---超导是一种热力学态、是一种相变 接近绝对零度时,温度的降低导致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 1、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导热率在十分低的温度下经接近于零;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下降而指数上升; 2、物质的比热在液氦温度下变得非常小,在较高温度下被热运动掩盖的金属电子比热有显现出来。 3、温度的下降常伴随有各种类型的相变发生,其中最突出的是某些金属、合金和氧化物的材料所呈现的超导特性(超导体内无电场无磁场)。 3、液体氦(2.18K以下)的超流相(不呈现任何粘滞性,热导异常的高,具有爬行膜现象)。 在超导现象发现以后,人们一直在为提高超导临界温度而努力,目前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体系较多,YB2Cu3O7材料的转变温度TC在90K以上。 2、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 (2)迈斯纳效应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仲明礼 超群的超导磁体 超导计算机 高温超导薄膜 “在电力领域,利用超导线圈磁体可以将发电机的磁场强度提高到5万—6万高斯,并且几乎没有能量损失,这种发电机便是交流超导发电机。超导发电机的单机发电容量比常规发电机提高5—10倍,达1万兆瓦,而体积却减少1/2,整机重量减轻1/3,发电效率提高50%。 超导磁悬浮列车 同时具有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导电性的两个最基本的性质。 (1)零电阻现象: 当物质的温度下降到某一确定值TC(临界温度)时,物质的电阻率由有限值变为零的现象称为零电阻现象,也称为物质的完全导电性。由正常的有阻状态(常导态)急剧地转为零电阻状态(超导态),如图的曲线Ⅰ。在样品不纯或不均匀情况下,超导转变所跨越的温区会展宽,如图的曲线Ⅱ。 1933年,迈斯纳(W.F.Meissner)和奥克森菲尔德(R.0chsenfeld)把锡和铅样品放在磁场中冷却到其转变温度以下,测量了样品外部的磁场分布.他们发现,不论是在没有外加磁场或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使样品从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只要T TC,在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Bi总是等于零的,这个效应称为迈斯纳效应.表明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这是超导所具有的独立于零电阻的想象的另一个最基本的性质.迈斯纳效应可以用磁悬浮实验来演示.当我们将永久磁铁慢慢落向超导体时,磁铁会被悬浮在一定的高度上而不触及超导体.其原因是,磁感应线无法穿过具有完全抗磁性的导体,因而磁场受到畸变而产生向上的浮力. 3、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铂电阻温度计 铂电阻的温度关系 半导体电阻以及PN结的正向电压随温度的变化 3、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半导体锗的电阻温度关系 3、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温差电偶温度计 当两种金属所做成的导线联成回路,并使其两个接触点维持在不同的温度时,该闭合回路中就会有温差电动势存在。如果将回路的一个接触点固定在一个已知的温度,例如液氮的正常沸点77.4K,则可以由所测量得到的温差电动势确定回路的另一个接触点的温度。 选择温度的依据:稳定性、灵敏度、尺寸大小、复现性好坏。 三、低温制冷手段简介 国际制冷学会(IIR)于1971年对0℃以下温区进行划分,T120K为冷冻温区,120KT0.3K为低温区,T0.3K为超低温温区。 1、低温制冷手段 (1)基于相变原理的制冷:利用氟里昂等工作介质的相变性质,可以制冷。这种制冷方式已广泛用于电冰箱、冷藏柜、去湿机、空气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