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同步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VIP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同步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同步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____________政策的需要。 2.组成:“黄”是指________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3.内容 (1)治身和治国。 (2)强调“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影响 (1)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 (2)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强化____________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新的理论体系。 (2)__________即位后接受董仲舒建议,确立儒学为中央王朝的________思想。 2.理论依据: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_______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①“____________”学说。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否则上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 ②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____辅德,并提出“____________”为人伦道德标准。 3.影响 (1)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______________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________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黄老之学 1.黄老思想成为汉初指导思想的客观原因是(  )                   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黄老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 C.黄老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D.黄老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 2.下列人物与西汉初期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密切相关的是(  ) A.黄帝 孔子 B.黄帝 老子 C.孔子 老子 D.老子 韩非子 知识点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4.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限制君主的暴政 ②“大一统”思想 ③“天人感应”学说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董仲舒的新儒学对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有一定作用,依据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的学说 C.“屈民而伸君” D.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 6.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7.《春秋繁露》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体制造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类的一切都是天的复制品。天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而体现其意志,主宰社会,社会中的尊卑贵贱制度,都是天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主要反映了(  ) A.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B.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8.有人认为董仲舒不属于儒家思想家,在学习了董仲舒的思想之后,你应该用下列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反对他(  ) 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大一统” D.“仁政” 9.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0.“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前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 材料二 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前汉书》卷二三《刑法志》 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