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获取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重点难点】
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尤其是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学法指导】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理解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一、陆地自然带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91内容完成下题:
1.自然带的概念:
纬度位置→?????? 差异????????????????????????????
地理位置????????????????????? ?→ 水热组合 →气候→???? ???? →自然带??
海陆位置→?????? 差异????????????????????????????
特点:具有一定的 、呈 分布;
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 。
二、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91页图5.7探究下题:
1.从赤道(印尼)出发经中国东南沿海、东北地区、西伯利亚到北冰洋沿岸沿途自然景观有何不同?
2.从黑龙江到内蒙古、新疆沿途自然景观又有何不同?
(1)根据以上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因素(成因) 自然带延伸方向 自然带更替方向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2)请结合教材P91图5.7,完成下图右半部分内容。并思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什么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由此可得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三、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93图5.12,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a.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自然带分布由山麓到山顶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之前所讲的哪种变化相似?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b.喜马拉雅山南坡垂直带谱的基带是什么?
c.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1)同一纬度的山地,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或少)、垂直带谱越??????(是否完整);
(2)同一海拔的山地,纬度越低,垂直带谱数目越??????(多或少),垂直带谱越??????(是否完整);
由此可得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a.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带谱与 相似;
b.山麓的自然带与 一致;
c. 越低, 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越完整。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赤道向两极
沿海向内陆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 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
我国古代的诗句中往往蕴含着某种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列诗句完成2~3题。
2.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和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地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它描述了( )
A.分异 B.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分异
( )
A.富士山 (35°N,3775.63m) B.乞力马扎罗山(3°S,5895m)
C.勃朗峰 (45°N,4810.9m) D.泰山(36°N,1532.7m)
二、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线自然带的更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2)沿线自然带依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过渡到______________;这属于_______ 向_______ __的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__差异所造成的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