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载体”与“信息载体”差异的深思.doc

“信息的载体”与“信息载体”差异的深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的载体”与“信息载体”差异的深思

“信息的载体”与“信息载体”差异的深思 杨伟国 (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自1948年申农创立信息论、维纳创立控制论以来,“信息”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维纳曾论及:“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1]这一段话有三个极为深刻的含意: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量,三者有极重要的内在关系,信息的研究要突破传统的物、能认识。他突破了传统唯物论者对运动(能量)的认识,把物、能、信放在同一层次去思考。 若然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是自然界同一层次的存在物,那么,“载体”可以说是三者之间的一项重要联系,一种极为重要的中介关系。有学者把这三者称为“宇宙三基元”[2],但是并未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有不少学者把经典唯物主义著作中的“中介”角色理解为“信息”概念[3][4]。笔者觉得承认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是自然界同一层次的存在物、“宇宙三基元”,它们的中介就应该是“载体”,这样更容易理解有关信息的诸多难题。 一、信息与载体 在中国学者看来,“信息必须有载体”[5]只是信息的一个很简浅、易明、不需细说的概念,不值得细思的学术常识。这亦可能是“信息是一间接存在物”的另一种表述。 我们在英文著作中能看到有关信息盛载物的各种表述如下:conveyer,carrier,storage,memory device,vehicle,vehicular,container,coding,messenger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87年15th edition有关信息的诸多条目中,亦可看见这么多种的不同表述。但是,中国学者遇上这些词汇竟能翻译成“载体”一词()20多年前已引起广泛关注。学术上的关注首推美国“知识经济”创意者、维也纳学派学者马克鲁普,针对社会上对“信息科学”的多种不同看法,在完成“知识经济”几部重要著作后,马克鲁普在1982年特意组织了多个不同学术领域的40位国际知名学者,着手主编一部有关信息研究的大型著作《信息研究:学科之间的讯息》(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Interdisciplinary Message)83年,当他看过40位学者的论文后,从文化视角写了一极长篇的评述文章[6](可惜他未见到文集的出版就去世了),其中提到不少学者并不留意的专业名词众数“s”所蕴涵着的一些重要问题。如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s)(s)(s)[7]两篇文章中,马克鲁普超过10次使用歧路、误导(misleading)(misnaming)s”是否如此重要?而对信息的多义性和不准确的使用等等,多认为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过程。对于西方学者在文化视角上这种关注和执着,未见中国学者进行深入的讨论。它们真的会隐藏着一些关键到学科的发展、而又未受重视的学术问题吗? 二、“信息的载体”与“信息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各个分册都没有任何有关信息“载体”的条目。只有《系统科学大辞典》中给出一个条目‘信息载体 information carrier’:“以某种结构和序列起着储存、复制或传递其它系统结构信息的符号系统。在生理领域中的信息载体主要是DNA和RNA,起着储存、复制和向子代遗传生命信息的作用。在社会领域中,信息载体主要是文化符号系统。在物理领域中各种声、光、电波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起到信息载体的作用。”[8]为了说明一般学者对信息的“载体”的不同描述词汇,笔者选择了六部相关的中文著作来做粗略比较。挑选的目的,只因在这些著作中出现较多的“载体”等相关词组,或者作者把信息的“载体”观念更进一步延伸到其它领域,从而寻找启示,探讨信息与载体的深层关系。 对著作中有关载体的描述统计分析,表面看来意义不大。“信息的载体”与“信息载体”之间只是多了一个“的”字,多数学者并不特意去区别使用。亦有一些从国外归来的信息研究者早期仍会谨慎地只以“信息的载体”去表述(carrier of information)() 作者与著作 词组总数 载体 信息的载体 信息载体 物质能量载体 其它载体 沈骊天,1997[] 157 122 11 0 13 11 当代自然辩证法 77.70% 7.01% 0% 8.28% 7.01% 苗东升,1998[] 32 17 1 12 2 0 系统科学精要 53.13% 3.13% 37.50% 6.25% 0% 肖明 李培松,1993[] 67 36 11 13 12 5 现代科学意识论 53.73% 16.42% 19.40% 17.91% 7.46% 邬焜,1990[] 22 17 0 2 3 0 自然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